赵剑华现状-赵剑华vs魏仁芳
羽坛封神榜(三) 神剑王——赵剑华
在林丹出现以前,谁是最强的羽毛球男单运动员未有定论,但是谁的羽毛球的技术最好,大部分球迷脱口而出的都会是赵剑华的名字。
一、技术特点
羽毛球老前辈侯加昌曾在书中这么形容赵剑华:“他对羽毛球技艺的诠释,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他不需要制造什么‘霸气’,却成为当时‘四大天王’之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对羽毛球技艺的贡献和影响,已超越国界和地域。”
弗罗斯特在赵剑华退出羽坛时称赞他是“最能展现羽毛球运动真缔的人”。如此高的评价,赵剑华的技战术水平可见一斑。
赵剑华,他的球风就和他的名字一样,宛如球场上的一位剑客,球拍在他手中就是一把利剑,一往无前,杀伐果断。当时适逢羽毛球拍改革,铝合金球拍取代木质球拍,以此推动技术改革,羽毛球开始强调速度力量而弱化技术作用。而像赵剑华这般强势的进攻球员堪称石破天惊,他有着细腻的技术,吊球和勾对角堪称一绝。同时凭借卓越的身体素质,他的后场杀球威力独步羽坛。在比赛中,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高高的跃起劈杀,对手不是被一拍打死,就是被他后续的网前突击打的全无招架之力,巧与力,在他身上完美结合。他快速的进攻型打法在当时引领了整个世界羽坛的技术发展潮流。
二、石破天惊
1965年,赵剑华出生在江苏南通,他11岁开始在南通体校训练羽毛球。1978年年仅13岁的赵剑华进入江苏省羽毛球队,16岁获得江苏城市羽毛球比赛男子单打冠军。1983年18岁的赵剑华进入国家羽毛球队。要知道,年长他2岁的杨阳某种意义上还是靠着赵剑华才在同一年入选国家队。(时任江苏省省队教练的黄益冲告诉国家队要挑走赵剑华就要一起带上杨阳,作为双打的搭档。在那个年代,顶尖单打高手一般也会打双打。)
1984年年底,年仅19岁的赵剑华在苏格兰公开赛中横空出世,一鸣惊人,击败“世界球王”的弗罗斯特,夺取男单冠军。而仅仅过了两个月,在1985年1月日本公开赛上,他再度战胜弗罗斯特,随后击败了他出道时的目标——国羽****韩健,又夺得男单冠军。
同年3月,在全英锦标赛半决赛中,他以2比0淘汰印尼名将林水镜,这场比赛也被很多球迷奉为经典,完美展现了他的技术特点,在赵剑华的拍下,羽毛球简直如同“小李飞刀”,指向哪里就飞到哪里,多少次,林水镜都不知道球掉到何处了,满场去找。这样精彩的表演,使一向具有绅士风度的英国观众也疯魔了。在决赛与弗罗斯特争夺金牌时,又以2比1再次获胜,成为这项古老赛事中最年轻的冠军。当时的国际羽坛,最强的三个国家是印尼、中国和丹麦,而三国各自的门面人物在半年内被一位19岁的小将连续击败,赵剑华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
英雄少年春风得意、睥睨羽坛,潇洒霸道的球风吸引了大量的球迷,正当世界羽坛等待着一位新皇的登基时,伤病却成了赵剑华永远的遗憾。
三、天才之殇
1985年,20岁的赵剑华以头号种子的身份出征世锦赛,命运却给了这位意气风发的天才球员当头一棒。在出发前往加拿大的当天晚上,赵剑华突发高烧,到了加拿大后病情更加严重,经诊断是胸膜炎。信心满满的赵剑华根本无法接受因病退赛的事实,他要坚持比赛,却因病情严重被队伍送回国内治疗。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赵剑华的身体逐渐好转,体内却永久性地留下了一个会导致肺活量大大降低的医疗环。对于消耗巨大的羽毛球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赵剑华没有就此认输,1986年他伤愈复出,虽然体力明显下降,但技术却愈发精进。
1986年9月的亚运会上,重新出发的赵剑华火力全开,击败包括杨阳在内的众多高手,问鼎亚运会冠军,宣告自己强势归来。1987年的世界杯也再度夺冠。
但是伤病终究是摧残了那位意气风发的羽毛球天才,1987年世锦赛半决赛败给老对手弗罗斯特,1989年世锦赛再度含泪出局。赵剑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杨阳弯道超车,统治着本该属于他的世界羽坛。
四、破茧成蝶
5年前,意气风发的赵剑华在全英公开赛这项最古老的羽毛球赛事上一鸣惊人,5年后,又是在全英,饱经沉浮的赵剑华又在全英赛场上再度起航。他击败各路对手后杀入决赛,面对的是印尼小将佐戈,决赛中,赵剑华将羽毛球的技术美感展现的淋漓尽致,不仅要赢,还赢得精彩。关于这场比赛,笔者强烈建议有机会去看一下视频,说再多写再多也不如直观的感受。
同年的北京亚运会赵剑华一路顺风,再度杀入决赛,面对的是羽坛统治者,老朋友也是老对手杨阳。这场比赛打得惊心动魄。赵剑华巧妙的变线扣杀被杨阳一一救起,杨阳的网前轻搓也被赵剑华一一瓦解,你来我往,赵剑华终于以15比10,15比11胜了杨阳,成为第一个卫冕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的球员。这场比赛也被奉为羽毛球老一辈四大天王的巅峰对决。
而对于赵剑华来说,他最终的梦想还是那个象征羽毛球最高荣誉的世锦赛冠军。1991年,他第四次踏上了世锦赛的征程。但命运任未打算放过他,国家羽毛球队在印度尼西亚集体感染了伤寒。别人都没什么事,而赵剑华却病得连吃东西都有生命危险。住院十天,赵剑华瘦了10斤,眼看着又要错过世锦赛的机会。赵剑华豁出去了,背着医生,偷偷吃起了白水泡饼干。没想到,违犯医嘱的行为,反而收到了奇效,赵剑华病情奇迹般地好转。
有了这一段插曲,赵剑华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不会再放过了,半决赛上,面对步伐灵活、球风顽强的21岁球员阿迪,赵天王完美展现了什么叫做游刃有余,落点刁钻的劈吊和冷不丁的杀球,穿插着一招毙命的网前扑杀,打得印尼小将疲于奔命、难以招架,简直如同教学局一般,轻松杀入决赛。
而在决赛里,赵天王再度贡献了一场名局。对手是当时强势崛起的印尼门面魏仁芳,大家都期待着一场火星撞地球的精彩对决。最终魏仁芳在赵剑华凌厉攻势下败下阵来,在第一局最后连丢五分输掉了比赛,第二局一开局就被疾风骤雨般的进攻打得信心全无,最终15-4再输一局。赵剑华终于破除魔咒,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那个世锦赛冠军。命运可以击败一具天才的躯体,但打不垮一位勇士的灵魂,赵剑华在伤病伴随下,唱出了一首完整而精彩的战歌。
四、残缺之美
和杨阳一样,赵剑华生涯最大的遗憾也是奥运会。征战多年,落得一身伤病,赵剑华本打算在世锦赛后功成身退,但他不愿意放弃1992年第一届奥运会羽毛球的机会,但是最终名不见经转的新秀蔡祥林用三个滚网球,给赵天王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奥运会画上了一个残缺的句号。
在巴塞罗那的夜空下,所有的过往,或喜或悲,或荣耀或诋毁,卓越的天赋、坎坷的旅途、不屈的斗争,梦想、压力在这一刻杂糅交融在一起,哪怕仍有遗憾和不甘,却也只能化为一声叹息,宛如那晚的烟花,华丽的绽放最终慢慢消散,尘埃落定。
多年以后,当在采访中被提起,赵天王仍然会说奥运会是他永远的遗憾。但是小小的残缺,不会影响赵天王羽球生涯的波澜壮阔,反而如同维纳斯的断臂一般,在他羽球历程添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没有在年少轻狂中迷失,没有在伤病侵袭中一蹶不振,在一次次跌倒后重新站起来,在沉沉浮浮中始不忘初心,始终一往无前逐梦,用凌厉的劈杀向对手和命运宣战的,才是赵天王最大的魅力所在。
羽毛球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一种类似羽毛球运动的游戏就在中国,印度等国出现。中国叫打手毽,印度叫浦那,西欧等国则叫做毽子板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军人将在印度学到的浦那游戏带回国,作为茶余饭后和休息时的消遣娱乐活动。
据传,在14世纪末,日本出现了把樱桃插上美丽的羽毛当球,两人用木板来回对打的运动。这就是羽毛球运动的原形。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有一位叫鲍弗特的伯爵,在他的领地开游园会,有几个从印度回来的退役军官就向大家介绍了一种隔网用拍子来回击打毽球的游戏,人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这项活动极富趣味性,很快就在上层社会社交场上风行开来。“伯明顿”(Badminton)即成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1893年,英国14个羽毛球俱乐部组成羽毛球协会 。
18世纪时,印度的蒲那城,出现类似当今羽毛球活动的游戏,以绒线编织成球形,上插羽毛,人手持木拍,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但这种游戏流行的时间不长。
羽毛球运动约于1920年传入我国,解放后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我国羽毛球队已跻身于世界强队之列。
70年代,国际羽毛球坛是印度尼西亚与我国平分秋色。80年代,优势已转向我国,说明我国羽毛球运动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羽毛球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共设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及混合打共5项比赛。其余羽毛球比赛也很多,像汤姆斯杯、尤伯杯以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
1877年,英国的巴斯羽毛球俱乐部成立,第一本羽毛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出版。
1893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1899年,该协会举办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每年举办一次,沿袭至今。
20世纪初,羽毛球运动从斯堪的纳维亚到英联邦各国,流传到亚洲,美洲,大洋洲,最后传到非洲。
1934年,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
1939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
20世纪20到40年代欧美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其中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的水平相当高。50年代亚洲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马来西亚取得两届汤姆斯杯赛冠军。同时印度尼西亚队在技术和打法上有所创新很快取得了霸主地位。六十年代以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逐渐移向亚洲。
1981年5月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重新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从此揭开了国际羽坛历史上新的一页,进入了中国羽毛球选手称雄世界的辉煌时代。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第二十四届)上,羽毛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第二十五届)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二十六届)混双列为比赛项目。从此羽毛球运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06年,羽毛球的新规则在试行了3个月后正式实施。在该年汤尤杯赛中首先采用。?
扩展资料:
常见打法
压后场底线
对羽毛球初学者来说,这是较有威胁的基本打法。它的特点是通过高球把对方推到后场底线,使得对方回球不到位,伺机扣杀或打出短球。这种打法主要以力量制胜,也就是较量后场高、吊、杀技术的高低。运用这种打法首先自己的高球必须打到对方底线,同时也要有和对方进行后场对抗的能力。
攻四方球控制落点
攻四方球是攻击对方场区的4个角落,以快速击球和准确的落点,调动对方前后左右奔跑,打乱对方阵脚,待其来不及回中心位置或回球质量较差时,向其空当部位发动进攻。这种打法,要求运动员本身具有快速、灵活的步法,稳健的防守,以及准确控制落点和强有力的进攻能力。
快拉快吊控制网前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积极主动、快速进攻的打法。它的特点是:以进攻性的平高球快压对方于后场两底角,而后吊球或劈杀引对方上网,再迅速上网控制网前,以网前搓球结合推后场底线制造对方回击的困难,从而创造中后场大力扣杀的机会。它要求运动员有较全面的技术,能攻善守,步法、手法快速灵活,特别是要有较细腻的控制网前的技术。学习者通常在掌握了较全面的技术后使用。
这种打法的特点是在后场通过下压击球(扣杀、劈杀或吊球)进攻技术,快速上网搓或推球取得前场攻势,使后场、前场的进攻紧密衔接,提高攻击的威力。
守中反攻
这种打法是从运动员身材较矮、但较灵活这个特点出发的。它以防御为主结合反攻(扣杀、吊球),这里包含着让对方多失误、自己尽量少失误的策略思想。怎样才能让对方多失误呢?这要求自己善于控制落点、球路,调动对方在移动中勉强进攻,急于求成出现失误,或给自己制造反攻的机会。
那么,怎样又才能使自己尽量少失误呢?这要求自己有快速灵活的步法,能在场区任何一个角落抢救来球,守住对方的强攻;同时抓住有利的战机,进行出击。
参考资料:
赵建华的不无遗憾的职业生涯
2005年5月苏迪曼杯,应中央电视台之邀赵剑华从南宁赶来北京担任评球嘉宾,球迷大都有久违了的感觉。
世界上的事就是那么巧,这届苏迪曼杯在首都体育馆比赛,18年前的世界锦标赛也是在这个体育馆。
当年半决赛赵剑华和弗洛斯特的天王对决还历历在目,现在两人又同时出现在中央台和ESPN两大电视台的评论席上,让人不由得想起那个黄金时代。
弗罗斯特曾经夸奖他的对手说“赵是最能展现羽毛球运动真谛的人”,但在赵剑华的职业生涯中,只夺得过一次世界冠军。这在别人可能是一生追求的梦想,对于赵剑华却远不能与他的水平相配。
赵剑华1985年就夺得全英冠军一举成名,但两次大病把他夺得世锦赛冠军的时间推迟了六年。
1990年亚运会战胜杨阳夺冠,他终于成为无可争议的羽坛第一人,但这时他已经25岁,开始从巅峰期向下滑落了。谁都想让他把辉煌延续得长一点,然而面对逐渐成熟的印尼年轻一代,他已经力不从心:
1990年全英决赛,魏仁芳被赵剑华打得找不着球;
1991年世锦赛决赛,两人已经可以对抗;
到了1992年奥运会上,赵剑华就只能看着魏仁芳创造历史了。 从有些方面来说,赵剑华不如杨阳幸运。杨阳似乎就是为辉煌而存在,他似乎没有痛苦过一天,而赵剑华的职业生涯始终伴随着磨难、煎熬,对于他快乐总是短暂的。
赵剑华的职业生涯
赵剑华1965年生,身高1.82米,左手握拍,他12岁进业余体校,专修羽毛球, 16岁获得江苏城市羽毛球比赛男子单打冠军。他属进攻型选手,具有力量大.身体素质好,速度快,反应灵敏,后场扣杀有力,网前凶狠.落点准确等技术特点。在1984年底参加的苏格兰公开赛中.他一鸣惊人,先后击败世界名将费罗斯特、尼尔霍夫等,夺取男单冠军,时隔两个月, 在1985年1月日本公开赛上, 他连克费罗斯特、韩健,又夺得男单冠军。同年3月,在全英锦标赛半决赛中,他以2比0淘汰了印尼名将林水镜, 在决赛与费罗斯特争夺金牌时,又以2比1再次获胜。 赵剑华在下到三个月时间里,连续击败四名世界羽坛顶尖好手, 震动了国际羽坛,被誉为世界羽坛的“四大天王”。 然而,正当他继续向世界羽坛高峰攀登时,急性肺炎发作,使他整整耽误了一年。1986 年他病愈复出后,体力有所下降,技术却不减当年,连续获得马来西亚公开赛、第十届亚运会、 中国和泰国公开赛、世界杯赛男单冠军。1990年,他又再次获得全英锦标赛冠军。
1994年1月进入新加坡管理学院,同时任一所中学羽毛球教练及新加坡国家队顾问。1997年五月从新加坡管理学院毕业,同年同张军配对男子双打代表江苏队参加中国第八届全运会,夺男子团体冠军。
四大天王中,赵剑华最后一个退役,被称作末代天王,他也是最能代表那时羽毛球技术水平的人。
弗罗斯特曾经夸奖他的对手说“赵是最能展现羽毛球运动真谛的人”,但在赵剑华的职业生涯中,只夺得过一次世界冠军。这在别人可能是一生追求的梦想,对于赵剑华却远不能与他的水平相配。
赵剑华1985年就夺得全英冠军一举成名,但两次大病把他夺得世锦赛冠军的时间推迟了六年。1990年亚运会战胜杨阳夺冠,他终于成为无可争议的羽坛第一人,但这时他已经25岁,开始从巅峰期向下滑落了。谁都想让他把辉煌延续得长一点,然而面对逐渐成熟的印尼年轻一代,他已经力不从心:1990年全英决赛,魏仁芳被赵剑华打得找不着球;1991年世锦赛决赛,两人已经可以对抗;到了1992年奥运会上,赵剑华就只能看着魏仁芳创造历史了。
赵剑华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5套的重要羽毛球赛事的嘉宾解说。如2005在北京举行的苏迪曼杯,2006的汤姆斯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苏迪曼杯决赛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以及最新在马来西亚举行的汤姆斯杯尤伯杯比赛等。
2015年,出任马来西亚羽毛球紫盟联赛期间安邦再也俱乐部教练。
羽毛球天王赵建华的资料
1965年生,身高1.83米,左手握拍。籍贯江苏南通。
他12岁进业余体校,专修羽毛球。1978年进入江苏省羽毛球队,16岁获得江苏城市羽毛球比赛男子单打冠军。1983年加入中国羽毛球队。
他属进攻型选手,具有力量大,身体素质好,速度快,反应灵敏,后场扣杀有力,网前凶狠,落点准确等技术特点。在1984年底参加的苏格兰公开赛中,他一鸣惊人,先后击败世界名将费罗斯特、尼尔霍夫等,夺取男单冠军。时隔两个月,在1985年1月日本公开赛上,他连克费罗斯特、韩健,又夺得男单冠军。同年3月,在全英锦标赛半决赛中,他以2:0淘汰了印尼名将林水镜,在决赛与费罗斯特争夺金牌时,又以2比1再次获胜。赵剑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击败四名世界羽坛顶尖好手,震动了国际羽坛,被誉为世界羽坛的“四大天王”。然而,正当他继续向世界羽坛高峰攀登时,急性肺炎发作,使他整整耽误了一年。1986年他病愈复出后,体力有所下降,技术却不减当年,连续获得马来西亚公开赛、第十届亚运会、中国和泰国公开赛、1987年世界杯赛男单冠军,1988年和1990年汤姆斯杯团体冠军,1990年全英锦标赛冠军,1991年世界锦标赛单打冠军以及1991年世界羽毛球总决赛单打冠军。
1994年1月进入新加坡管理学院,同时任一所中学羽毛球教练及新加坡国家队顾问。1997年五月从新加坡管理学院毕业,同年同张军配对男子双打代表江苏队参加中国第八届全运会,夺男子团体冠军。
四大天王中,赵剑华最后一个退役,被称作末代天王,他也是最能代表那时羽毛球技术水平的人。
不无遗憾的职业生涯
2005年5月苏迪曼杯,应中央电视台之邀赵剑华从南宁赶来北京担任评球嘉宾,球迷大都有久违了的感觉。世界上的事就是那么巧,这届苏迪曼杯在首都体育馆比赛,18年前的世界锦标赛也是在这个体育馆。当年半决赛赵剑华和弗洛斯特的天王对决还历历在目,现在两人又同时出现在中央台和ESPN两大电视台的评论席上,让人不由得想起那个黄金时代。
弗罗斯特曾经夸奖他的对手说“赵是最能展现羽毛球运动真缔的人”,但在赵剑华的职业生涯中,只夺得过一次世界冠军。这在别人可能是一生追求的梦想,对于赵剑华却远不能与他的水平相配。
赵剑华1985年就夺得全英冠军一举成名,但两次大病把他夺得世锦赛冠军的时间推迟了六年。1990年亚运会战胜杨阳夺冠,他终于成为无可争议的羽坛第一人,但这时他已经25岁,开始从巅峰期向下滑落了。谁都想让他把辉煌延续得长一点,然而面对逐渐成熟的印尼年轻一代,他已经力不从心:1990年全英决赛,魏仁芳被赵剑华打得找不着球;1991年世锦赛决赛,两人已经可以对抗;到了1992年奥运会上,赵剑华就只能看着魏仁芳创造历史了。
从有些方面来说,赵剑华不如杨阳幸运。杨阳似乎就是为辉煌而存在,他似乎没有痛苦过一天,而赵剑华的职业生涯始终伴随着磨难、煎熬,对于他快乐总是短暂的。
在狮城学管理
1993年七运会结束后,赵剑华挂拍。在当教练、下海、上学这三条路中,他选择了到新加坡管理学院学习,以他的个性,当然想在不同的领域都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他自己也说,一个人应该多尝试些新东西,不能老是拴在一个地方,生活那么多姿多彩,为什么不多体会一番。
新加坡喜欢羽毛球的人很多,他们当然都知道赵剑华的名头。当个名人还是有好处的,赵剑华就感觉周围总有人罩着他,真的得到了别人不少帮助。就拿他在新加坡供职的建筑公司来说,就是一个朋友作老板,请他去帮忙的。在这里,赵剑华几年里涉及了各个管理部门,经济管理硕士学位算是没白读,也算专业对口。
赵剑华说做生意可比打球难,这里面的道道、行规太复杂了。干了这么多年,即使有老板罩着,也体会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尤其是自己投资做生意之后,感触更加深刻。
不再杀球改杀鸡
赵剑华在新加坡队也当过一段时间教练,和当地球员交上了朋友。2002年,他和几个朋友一合计,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觉得搞笑的决定,合伙开一家海南鸡饭店。
他们的饭店全名叫做“威南记海南鸡饭餐室”,老板也是羽总前主席,还是1993年东运会的羽毛球队领队,饭店投资来自大家的合股。得知赵剑华开鸡饭店的消息,新加坡的媒体竞相前来凑热闹,赵剑华也拿起菜刀摆出pose,做起了无本万利的活广告。广告效果是不错,可这位一米八几的大汉拿菜刀的样子,怎么看怎么让人想起侯宝林的相声《改行》,实在忍俊不禁。
运动员做生意的不少,北京也有和赵剑华齐名的国手开的饭店,生意好的不得了,但没有闹得人人都知道。只有赵剑华卖鸡饭这事,经新加坡媒体一炒,有人难免觉得这和他世界冠军的身份反差太大了。
赵剑华说,我们只是做投资,大厨都是请的,又不用自己真的去杀鸡。我们的鸡饭做得蛮地道啊,从一家开到两家,从两家开到好几家,从好几家开到现在一家都没了。都是非典搞的,非典来正是我们饭店正往上走的时候,一闹非典一下子就不行了,谁还来外面吃饭?
做解说深入人心
说起来,在建筑公司做事是赵剑华的主业,投资小饭店是副业,为电视台做嘉宾评球纯粹是个赚外快的事。可这三件事的知名度确实倒过来的,了解他在建筑公司供职的人最少,还是电视影响力大。
赵剑华和徐美燕一起配合为电视台转播羽毛球解说已经好几年了,两人的搭档也在球迷中深入人心。赵剑华说,一开始他们找我说了几场,大概是2000年吧,可能觉得还不错,就和我签了一个长期的合同,还做了一些培训。其实这个合同也是比较松散的,每次有比赛来还是得看我的时间,因为我在公司那边也是需要请假的。不过总的来说大家都挺照顾我的,时间上尽量给我方便,尤其是我的老板。
记者曾听说赵剑华为那家电视台解说的报酬很高。传说中,他解说一场比赛的酬金是1000美金。于是向他求证。赵剑华说:“这可是商业秘密!不过他们对我很好,包括报酬方面也都不错。”
记者问赵剑华,你又是在公司上班,又是投资,还在电视台解说,干了这么多工作有什么体会吗?他说,我做这些就是想多了解不同的生活,当了那么多年运动员,退下来就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其实每个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做生意,就有很多行里的规矩,不来亲身做一下是学不到的。
现在又拿起了球拍
很多运动员退役后直接当了教练,最近的比如孙俊、吉新鹏。赵剑华到新加坡上学,给人感觉就是想另外找一条出路。可是在新加坡打拼了10年之后,去年赵剑华又回到了国内,在南宁和吴文凯一起经营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羽毛球俱乐部,还是回到了羽毛球身边。赵剑华说,经历了那么多事,最后觉得还是干羽毛球比较适合自己。
目前,他们的羽毛球俱乐部从小到大,已经有了两百多名学员,并且开了分校。不过,现在要想得到赵剑华的亲自指点还不那么容易,他现在还是把精力放在管理上面,并没有亲自下场教球。
赵剑华说:“回到国内我更加自在,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我就想能培养一批孩子,为打好中国羽毛球的基础做点贡献。”回到国内,老朋友也多,像和杨阳两人联系起来就方便多了。
现在羽毛球界也有不少中国的海外兵团,担任教练的也不少。可是赵剑华在新加坡带了那么多年,也没有加入新加坡籍。2000年前后,新加坡羽毛球协会曾经力邀赵剑华出任新加坡羽毛球队主教练,可是好说歹说,赵剑华只愿意做“PART TIME”(兼职)。虽然只是做兼职,可是就是因为他的到来,一些已经打算放弃羽毛球的队员又留了下来。他当年的队员韦凯在和记者说起这位“PART TIME”的师傅时,总是一脸崇拜:“他真是偶像啊。带我们的时候相当严厉,可是大家都服他,虽然年纪大了,体力不如从前,但是训练的时候做示范,还是那么潇洒漂亮。”可是赵剑华也没有在新加坡队呆太久,因为他觉得那里没有他的事业。
让人羡慕的家庭
赵剑华的妻子吴文静是吴文凯的妹妹,也是羽毛球国家队队员。在国家队时,吴文凯和赵剑华关系很铁,吴文静和赵剑华的接触机会也就比较多。赵剑华退役后,和吴文静一起移居新加坡,1999年初,两人结束了长达六年的爱情之旅,终于走到一起。现在,文凯剑华俱乐部红红火火,从中也可以看出一家人其乐融融。
现在,赵剑华和吴文静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和一个不到一岁的女儿。当年把自己名字里的“建”改成“剑”,现在赵剑华仍然对起名字十分在意,音和形都得讲究,还要看五行合不合,没少费脑筋。最后儿子起名叫俊颉,女儿叫璟榕,都不落俗套,他自己也满意。每每提起自己的妻儿,“天王”便沉浸在幸福中。
赵剑华回到国内,还是很忙碌,无论在他的家乡南通,还是在南宁,各种社会活动不断,他也愿意多做一些事情。这次在中央台转播做嘉宾,给电视节目增色不少,我们也希望能对他在国内的事业有好处。
轶事·跟他打球会分心的
1997年已经退役多年的赵剑华从新加坡回国,32岁的他跟20岁的张军配对男双,代表江苏队取得了第八届全运会男团冠军。8年之后,已是两届奥运会冠军的张军,提起当年和赵天王的合作,还连呼难忘,他说:“赵剑华打球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动作潇洒漂亮。跟他比赛的时候有时候我都会忍不住看他的动作,不过别以为我会分心,跟他配男双打团体的时候我们全赢了。”“八运会的时候,他虽然已经30多岁了,可是还是个‘孩子王’,跟我们这些小队员玩得挺好,八运会之前,他带着我和孙俊、刘永几个人玩军棋的四国大战,特别开心。后来他回新加坡,每年去比赛他都会请我们吃饭,有一次还硬和我拼酒,结果他喝多了,送我们回酒店的时候,把车开到马路牙子上去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天皇巨星林水镜给球迷留下的美好印象还没有消退,“四大天王”时代就开始了。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木制球拍逐渐被铝合金球拍取代;到90年代碳纤维球拍又一统天下。器材越来越先进,羽毛球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技术要求的弱化,从汤仙虎那时的纯技术流,演变到后来阿尔比、董炯、夏煊泽等人的力量派。“四大天王”承上启下,羽毛球运动的速度因素和技术因素恰好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自然造就了一个空前的时代。
南京首位羽毛球冠军
赵剑华,1965年生,身高1.83米,左手握拍。籍贯江苏南通。
他12岁进业余体校,专修羽毛球。1978年进入江苏省羽毛球队,16岁获得江苏城市羽毛球比赛男子单打冠军。1983年加入中国羽毛球队。
他属进攻型选手,具有力量大,身体素质好,速度快,反应灵敏,后场扣杀有力,网前凶狠,落点准确等技术特点。在1984年底参加的苏格兰公开赛中,他一鸣惊人,先后击败世界名将费罗斯特、尼尔霍夫等,夺取男单冠军。时隔两个月,在1985年1月日本公开赛上,他连克费罗斯特、韩健,又夺得男单冠军。同年3月,在全英锦标赛半决赛中,他以2:0淘汰了印尼名将林水镜,在决赛与费罗斯特争夺金牌时,又以2比1再次获胜。赵剑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击败四名世界羽坛顶尖好手,震动了国际羽坛,被誉为世界羽坛的“四大天王”。然而,正当他继续向世界羽坛高峰攀登时,急性肺炎发作,使他整整耽误了一年。1986年他病愈复出后,体力有所下降,技术却不减当年,连续获得马来西亚公开赛、第十届亚运会、中国和泰国公开赛、1987年世界杯赛男单冠军,1988年和1990年汤姆斯杯团体冠军,1990年全英锦标赛冠军,1991年世界锦标赛单打冠军以及1991年世界羽毛球总决赛单打冠军。
1994年1月进入新加坡管理学院,同时任一所中学羽毛球教练及新加坡国家队顾问。1997年五月从新加坡管理学院毕业,同年同张军配对男子双打代表江苏队参加中国第八届全运会,夺男子团体冠军。
四大天王中,赵剑华最后一个退役,被称作末代天王,他也是最能代表那时羽毛球技术水平的人。
不无遗憾的职业生涯
2005年5月苏迪曼杯,应中央电视台之邀赵剑华从南宁赶来北京担任评球嘉宾,球迷大都有久违了的感觉。世界上的事就是那么巧,这届苏迪曼杯在首都体育馆比赛,18年前的世界锦标赛也是在这个体育馆。当年半决赛赵剑华和弗洛斯特的天王对决还历历在目,现在两人又同时出现在中央台和ESPN两大电视台的评论席上,让人不由得想起那个黄金时代。
弗罗斯特曾经夸奖他的对手说“赵是最能展现羽毛球运动真缔的人”,但在赵剑华的职业生涯中,只夺得过一次世界冠军。这在别人可能是一生追求的梦想,对于赵剑华却远不能与他的水平相配。
赵剑华1985年就夺得全英冠军一举成名,但两次大病把他夺得世锦赛冠军的时间推迟了六年。1990年亚运会战胜杨阳夺冠,他终于成为无可争议的羽坛第一人,但这时他已经25岁,开始从巅峰期向下滑落了。谁都想让他把辉煌延续得长一点,然而面对逐渐成熟的印尼年轻一代,他已经力不从心:1990年全英决赛,魏仁芳被赵剑华打得找不着球;1991年世锦赛决赛,两人已经可以对抗;到了1992年奥运会上,赵剑华就只能看着魏仁芳创造历史了。
从有些方面来说,赵剑华不如杨阳幸运。杨阳似乎就是为辉煌而存在,他似乎没有痛苦过一天,而赵剑华的职业生涯始终伴随着磨难、煎熬,对于他快乐总是短暂的。
在狮城学管理
1993年七运会结束后,赵剑华挂拍。在当教练、下海、上学这三条路中,他选择了到新加坡管理学院学习,以他的个性,当然想在不同的领域都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他自己也说,一个人应该多尝试些新东西,不能老是拴在一个地方,生活那么多姿多彩,为什么不多体会一番。
新加坡喜欢羽毛球的人很多,他们当然都知道赵剑华的名头。当个名人还是有好处的,赵剑华就感觉周围总有人罩着他,真的得到了别人不少帮助。就拿他在新加坡供职的建筑公司来说,就是一个朋友作老板,请他去帮忙的。在这里,赵剑华几年里涉及了各个管理部门,经济管理硕士学位算是没白读,也算专业对口。
赵剑华说做生意可比打球难,这里面的道道、行规太复杂了。干了这么多年,即使有老板罩着,也体会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尤其是自己投资做生意之后,感触更加深刻。
不再杀球改杀鸡
赵剑华在新加坡队也当过一段时间教练,和当地球员交上了朋友。2002年,他和几个朋友一合计,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觉得搞笑的决定,合伙开一家海南鸡饭店。
他们的饭店全名叫做“威南记海南鸡饭餐室”,老板也是羽总前主席,还是1993年东运会的羽毛球队领队,饭店投资来自大家的合股。得知赵剑华开鸡饭店的消息,新加坡的媒体竞相前来凑热闹,赵剑华也拿起菜刀摆出pose,做起了无本万利的活广告。广告效果是不错,可这位一米八几的大汉拿菜刀的样子,怎么看怎么让人想起侯宝林的相声《改行》,实在忍俊不禁。
运动员做生意的不少,北京也有和赵剑华齐名的国手开的饭店,生意好的不得了,但没有闹得人人都知道。只有赵剑华卖鸡饭这事,经新加坡媒体一炒,有人难免觉得这和他世界冠军的身份反差太大了。
赵剑华说,我们只是做投资,大厨都是请的,又不用自己真的去杀鸡。我们的鸡饭做得蛮地道啊,从一家开到两家,从两家开到好几家,从好几家开到现在一家都没了。都是非典搞的,非典来正是我们饭店正往上走的时候,一闹非典一下子就不行了,谁还来外面吃饭?
做解说深入人心
说起来,在建筑公司做事是赵剑华的主业,投资小饭店是副业,为电视台做嘉宾评球纯粹是个赚外快的事。可这三件事的知名度确实倒过来的,了解他在建筑公司供职的人最少,还是电视影响力大。
赵剑华和徐美燕一起配合为电视台转播羽毛球解说已经好几年了,两人的搭档也在球迷中深入人心。赵剑华说,一开始他们找我说了几场,大概是2000年吧,可能觉得还不错,就和我签了一个长期的合同,还做了一些培训。其实这个合同也是比较松散的,每次有比赛来还是得看我的时间,因为我在公司那边也是需要请假的。不过总的来说大家都挺照顾我的,时间上尽量给我方便,尤其是我的老板。
记者曾听说赵剑华为那家电视台解说的报酬很高。传说中,他解说一场比赛的酬金是1000美金。于是向他求证。赵剑华说:“这可是商业秘密!不过他们对我很好,包括报酬方面也都不错。”
记者问赵剑华,你又是在公司上班,又是投资,还在电视台解说,干了这么多工作有什么体会吗?他说,我做这些就是想多了解不同的生活,当了那么多年运动员,退下来就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其实每个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做生意,就有很多行里的规矩,不来亲身做一下是学不到的。
现在又拿起了球拍
很多运动员退役后直接当了教练,最近的比如孙俊、吉新鹏。赵剑华到新加坡上学,给人感觉就是想另外找一条出路。可是在新加坡打拼了10年之后,去年赵剑华又回到了国内,在南宁和吴文凯一起经营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羽毛球俱乐部,还是回到了羽毛球身边。赵剑华说,经历了那么多事,最后觉得还是干羽毛球比较适合自己。
目前,他们的羽毛球俱乐部从小到大,已经有了两百多名学员,并且开了分校。不过,现在要想得到赵剑华的亲自指点还不那么容易,他现在还是把精力放在管理上面,并没有亲自下场教球。
赵剑华说:“回到国内我更加自在,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我就想能培养一批孩子,为打好中国羽毛球的基础做点贡献。”回到国内,老朋友也多,像和杨阳两人联系起来就方便多了。
现在羽毛球界也有不少中国的海外兵团,担任教练的也不少。可是赵剑华在新加坡带了那么多年,也没有加入新加坡籍。2000年前后,新加坡羽毛球协会曾经力邀赵剑华出任新加坡羽毛球队主教练,可是好说歹说,赵剑华只愿意做“PART TIME”(兼职)。虽然只是做兼职,可是就是因为他的到来,一些已经打算放弃羽毛球的队员又留了下来。他当年的队员韦凯在和记者说起这位“PART TIME”的师傅时,总是一脸崇拜:“他真是偶像啊。带我们的时候相当严厉,可是大家都服他,虽然年纪大了,体力不如从前,但是训练的时候做示范,还是那么潇洒漂亮。”可是赵剑华也没有在新加坡队呆太久,因为他觉得那里没有他的事业。
让人羡慕的家庭
赵剑华的妻子吴文静是吴文凯的妹妹,也是羽毛球国家队队员。在国家队时,吴文凯和赵剑华关系很铁,吴文静和赵剑华的接触机会也就比较多。赵剑华退役后,和吴文静一起移居新加坡,1999年初,两人结束了长达六年的爱情之旅,终于走到一起。现在,文凯剑华俱乐部红红火火,从中也可以看出一家人其乐融融。
现在,赵剑华和吴文静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和一个不到一岁的女儿。当年把自己名字里的“建”改成“剑”,现在赵剑华仍然对起名字十分在意,音和形都得讲究,还要看五行合不合,没少费脑筋。最后儿子起名叫俊颉,女儿叫璟榕,都不落俗套,他自己也满意。每每提起自己的妻儿,“天王”便沉浸在幸福中。
赵剑华回到国内,还是很忙碌,无论在他的家乡南通,还是在南宁,各种社会活动不断,他也愿意多做一些事情。这次在中央台转播做嘉宾,给电视节目增色不少,我们也希望能对他在国内的事业有好处。
轶事·跟他打球会分心的
1997年已经退役多年的赵剑华从新加坡回国,32岁的他跟20岁的张军配对男双,代表江苏队取得了第八届全运会男团冠军。8年之后,已是两届奥运会冠军的张军,提起当年和赵天王的合作,还连呼难忘,他说:“赵剑华打球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动作潇洒漂亮。跟他比赛的时候有时候我都会忍不住看他的动作,不过别以为我会分心,跟他配男双打团体的时候我们全赢了。”“八运会的时候,他虽然已经30多岁了,可是还是个‘孩子王’,跟我们这些小队员玩得挺好,八运会之前,他带着我和孙俊、刘永几个人玩军棋的四国大战,特别开心。后来他回新加坡,每年去比赛他都会请我们吃饭,有一次还硬和我拼酒,结果他喝多了,送我们回酒店的时候,把车开到马路牙子上去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天皇巨星林水镜给球迷留下的美好印象还没有消退,“四大天王”时代就开始了。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木制球拍逐渐被铝合金球拍取代;到90年代碳纤维球拍又一统天下。器材越来越先进,羽毛球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技术要求的弱化,从汤仙虎那时的纯技术流,演变到后来阿尔比、董炯、夏煊泽等人的力量派。“四大天王”承上启下,羽毛球运动的速度因素和技术因素恰好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自然造就了一个空前的时代。
南京人杨阳,在1987--1989年,获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世界杯羽毛球赛、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羽毛球表演赛男子单打冠军和第十五届汤姆杯团体冠军,被誉为当时世界羽坛"四大天王"之一,国家体委曾两次授予他"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并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