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数据分析

文章内容

河南u22名单-u23联赛河南建业战况

tamoadmin 2024-11-09
崩盘到逆转权健与恒大有何差距 中超为何攻崩盘到逆转权健与恒大有何差距 中超为何攻强守弱开场1比0领先,最终被对手连进6球,最终结果是3比6,这是亚冠新军天津权健

崩盘到逆转权健与恒大有何差距 中超为何攻

河南u22名单-u23联赛河南建业战况

崩盘到逆转权健与恒大有何差距 中超为何攻强守弱

开场1比0领先,最终被对手连进6球,最终结果是3比6,这是亚冠新军天津权健;开场就0比2落后,最终连追5球,以5比3逆转拿下比赛,这是两届亚冠冠军广州恒大。

从崩盘到逆转,这之间的距离很远。这是恒大勇夺两届亚冠冠军沉淀后积累的经验,这也是新军权健为亚冠必须支付的学费。

  权健崩盘了

亚冠小组赛第三轮,中超4支球队全面面对韩国球队的挑战,其中最难打的一场是天津权健,他们的对手是主场作战、实力强大的全北现代,比赛证明果然如此。

从亚冠赛场取得1胜1平的不败战绩,到中超联赛中客场4比0大胜河南建业,权健给人的感觉是相当稳定,但是在面对真正的强队时,权健防守端的短板以及球队在冬季转会窗隐藏的问题就全暴露了。

面对全北现代,其实主帅索萨很重视,他不但重新把防守型后幺赵旭日放回首发,还在防线上派出了最强阵容迎战。开场才9分钟,张诚就以一个世界波打破对方城门,让权健球迷看到了客场取分的希望。不过,崔康熙治下的全北现代哪有那么好对付。在1球落后的情况下,全北依仗高中锋金信煜疯狂地冲击权健队的后防线,崔康熙显然是看透了权健双中卫转身稍慢的短板,他以此为突破口调整战术。结果比赛第24分钟,全北就通过斜长传,打过权健双中卫头顶,由金信煜头球破门将比分扳平。

找到了权健的短板,全北现代就开始了狂攻,最终金信煜完成帽子戏法,韩教沅、洛佩斯、崔普庆锦上添花,比分变成了1比6。比赛最后阶段,赵旭日头球破门,帕托主罚点球命中,权健虽然扳回两球,但仍以3比6输掉了比赛。权健客场大比分失利并不让人意外。全北现代的客场确实非常难打,即使是上港队,2016赛季1/4决赛次回合中,也曾以0比5的大比分输给过全北。对手足够丰富的经验,硬朗的作风以及球员们更为稳定的心态,加上权健发挥糟糕的后防线,大比分失利是必然结果。

  恒大逆转了

2018年恒大正式比赛已踢了5场比赛,此前4场仅取得了1胜2平1负的一般战绩。虽然恒大在开年大战中完胜申花,夺得超级杯冠军,但在随后的亚冠联赛中,恒大却令人意想不到的连平武里南和大阪樱花,然后又在联赛首轮比赛中以4比5输给了广州富力。联赛、亚冠双线不胜,球队的状态令人并不满意。可就是这样的恒大,在昨天亚冠第三轮比赛中,又以0比2落后于济州联队,难道恒大真的不行了?

关键时刻,恒大多年积累的亚冠经验终于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落后两球的情况下队形没散,思想比较统一,通过加强逼抢,瓦解对方进攻,队长郑智的伤愈复出也给球队的进攻理清了脉络。在3度击中球门横梁后,阿兰终于在上半场补时阶段为恒大队进球,高拉特下半场上演了大四喜,恒大最终以5比3逆转,拿下新赛季首场胜利,亚冠小组排名也暂时跃升到头名。

从赛后数据看,恒大在攻势上占据着压倒性优势,射门以28比14远远凌驾于对手之上,射正次数以9比7领先。在定位球上,恒大同样优势明显,任意球以23比22领先,角球更以9比1占据上风。在控球率上,恒大以56.4%比43.6%占优。恒大的优势如此明显,最终逆转获胜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胜利,大比分逆转取胜这样的方式,也让恒大找回了前几个赛季的霸气,这对于恒大这样一支本赛季目标定在三冠的球队来说,显然非常重要。

  两队防守敲警钟

一个崩盘输球,一个逆转赢球,从比赛结果和过程看,两场比赛截然相反。但事实上,这两场比赛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防守都是漏洞百出。如果再延伸到首轮中超的比分,也确实是时候给中超球队的防守敲敲警钟了。

以赢球的广州恒大为例,截止到目前为止,恒大本赛季在超级杯、联赛、亚冠3项赛事中,已经打入了14个进球,场均接近3球,进攻确实相当出色。但同时恒大在2018年已经进行的5场正式比赛中,也已经丢了10球,如果说场均进3球是恒大水平的真实体现,那么场均丢2球绝不是这支恒大队该有的防守数据,至于天津权健,虽然在中超赛场中目前还没有丢球,但是在亚冠比赛中也已经连续两场失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攻强守弱的情况?这和中超强队的人员更新换代有关,此外,U23和外援新政的出台,也加速了中超球队头重脚轻的问题。以首轮中超为例,8支球队打入36球,也就是产生了36个失球,这绝对是个很惊人的数字。当必须上场的强力外援基本是清一色的中前场队员,必须替换上的U23球员大部分集中在中后场,且因为取消了亚外的优惠政策,使得此前中超后防线上原本稳定的一个环节纷纷被打破,中超球队的防守差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至于亚冠赛场上,虽然还可以派上亚洲外援,但是亚冠赛制和中超比赛脱钩,导致球队磨合上的生疏,势必会造成防守中的漏洞。因此,如何稳住自己的后防线,少丢球,大概是中超BIG4在后面亚冠和中超比赛中好好研究的课题了。

冷知识:被范大将军点名的赵鹏是谁?

随着国足1:3惨败越南男足后,范志毅当年接受采访的视频再次爆火全网,各类再制作视频火爆各视频平台。当年采访内范大将军点出了一个人名--赵鹏,很多朋友可能并不知道赵鹏是谁,看视频的时候也没太注意,但事后回想起来有很好奇他是谁,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下赵鹏吧。

赵鹏是中国足球运动员,曾入选国家队并担任队长,退役前曾效力于中超球队-河南队(河南建业)、广州队(广州恒大)等球队。他曾在中国与牙买加的友谊赛中打入唯一一粒进球,帮助中国1:0战胜牙买加;也在对阵新西兰的热身赛中,赵鹏头球破门,帮助球队在主场1-1战平对手。

2019年,36岁的前国足队长赵鹏遗憾宣布退役。

范志毅为什么要在采访中批评赵鹏呢?

说起这个,还得从国足1:5惨败泰国U23国家队说起。2013年6月15日晚,在合肥,国足进行了一场热身赛,主场对阵主要以U23球员组成的泰国国家队, 安徽本土国脚赵鹏担任国足队长 。比赛开始后,便突然崩盘,上下半场总计被对手连灌5球,1-5惨败泰国,此战以后创下国足有史以来和泰国比赛的最大输球比分。全场唯一进球是王永珀在比赛中打入1个点球。现场球迷情绪激动,打出怀念高指导(高洪波:原国足主教练)的标语,同时愤怒的高喊卡马乔下课。

范志毅之所以批评赵鹏,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范志毅出身后卫,看到赵鹏踢的不好,气不过说道两句,二是当时赵鹏是队长,很难不被注意。

被范大将军批评后的赵鹏

提起赵鹏,人们首先会想到河南建业。赵鹏为这支球队效力了10年,是河南建业的功勋球员。2013年,他和曾诚加盟中超豪门广州恒大。当时他的转让价值高达2000万。而且赵鹏当时是国足主力后卫,高洪波时期被国家队重用。高洪波曾经说过,只要赵鹏打进一球,国足就绝对不会输。

比赛的失利和范大将军的点名批评,使得赵鹏回到广州恒大之后,失去了主力位置,成为了替补。2014年,赵鹏无球可踢租借加盟长春亚泰,但伤病加重;2015年加入中甲的青岛中能,还是无国籍;2016年转战甲级联赛的成都钱宝,整体表现不佳。续签合同;第17个赛季,他加入了业余球队合肥贵冠,第二年晋升乙级,但因拖欠工资被球队勒令取消,再次离队。

2019年2月,在足球新赛季即将开始前,赵鹏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已经退役。他没有任何退役仪式,微博上连一句话都没说,让人心疼。

事实上,那场比赛的惨败有很多原因。失利的责任应是11人共同承担,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但他始终没有走出输给泰国的阴影。

赵鹏回应当年范志毅的批评

时隔七年后,赵鹏在采访中说到:“在中国踢后卫确实是不好踢。对手比较弱,我们也有点轻敌了。当时范志毅的评论出来之后,我一看也是比较激动的,我看他也比较激动。后来想想,自己踢得不太好,作为前辈来说有一些指责也很正常。在中国的每一个后卫,都被骂过,被骂的狗血淋头,也很正常。”

可以看出他已经完全释然了。既可以反省自己,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谅解前辈范志毅对自己的责骂。

相信通过本文对赵鹏有所了解,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中超五轮打完U23新政怎么玩 哪些人真正受了益

“上港模式”或渐成主流

据新华社电 2018赛季中超联赛战罢五轮,以取得五连胜的上海上港队为代表,大多数球队在U23新政面前更倾向于首发一人,而半数以上替补U23球员的出场时间不足十分钟,U23球员使用的“上港模式”似乎正成为联赛主流,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U23球员凭借努力逐渐站稳脚跟,这证明U23球员生存的关键仍在于自身水平,仅依靠政策支撑难免昙花一现。

1人首发、2人替补的“玩法”最流行

回顾五轮联赛,除了首轮有8支球队首发1名U23球员,此后四轮首发1人的球队均达到12-13支。显然,大多数球队在尝试变化后选择了更保守的U23球员使用方法。上港五连胜高居榜首,但在U23球员使用上他们也是最“吝啬”的,所有6支连续五轮首发1人的球队中,他们的10人次替补都是在最后10分钟甚至伤停补时登场,第五轮首发的张华晨更是仅打了37分钟就被换下,上港主帅佩雷拉在手握一把“好牌”的情况下,显然力图将新政对球队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不过“上港模式”并不是赢球的“万能钥匙”,上港的五连胜更在于其整体实力的强大,目前看来,这一模式对强队似乎更为奏效。恒大主帅卡纳瓦罗在首轮首发2名U23球员却遭遇“开门黑”后,果断转为“上港模式”,随后取得了四连胜。同样是后四轮采取“1+2”模式的北京国安队取得了3胜1平的战绩,而一直坚持“1+2”的另一支沪上劲旅上海申花队也取得3胜1平1负的战绩(唯一败绩是输给了上港),这四支球队也暂居积分榜前四位。

对一些整体实力没有那么出色的球队而言,“1+2”并非一试就灵的灵丹妙药,上赛季大量使用U23的河南建业队因为种种原因成了“落后分子”,但坚持五轮使用“1+2”只得到了1胜1平3负的成绩,同样一直“1+2”的贵州恒丰则只有1胜4负的战绩,或许塔拉吉奇和曼萨诺可以考虑下向大连一方队、北京人和队的主教练学习一下——虽然后两者的战绩也很糟糕,但他们尝试大胆使用U23球员,并有了一些“回报”:人和三次2人首发取得1胜1平1负的成绩,反而是1人首发的两战全部告负;大连前三轮使用“1+2”全部输球,但近两场取得两个平局,特别是第五轮他们首发了四名U23球员,创造了本赛季的单场首发纪录,汪晋贤还打入一球。

在所有球队之中,山东鲁能队显得最为另类,虽然大连和江苏苏宁队分别有过首发4人和3人的纪录,但前者受制于整体实力,后者在博阿基耶、吴曦等主力伤愈的情况下U23球员出场时间大大缩减,唯有鲁能目前仍能保持场均首发2人,而且还能以3胜2负的战绩排在积分榜第五位,他们能否一直把握好锻炼U23球员和战绩之间的平衡值得关注。

哪些U23球员真正从新政中受益?

当然更值得关注的是U23球员的场上表现,毕竟政策只能保证让球员出场,能否在球场上赢得主教练的认可还要看表现。值得一提的是,五轮过后确实有一些惊喜,除了韦世豪表现稳定坐稳国安主力外,苏宁小将黄紫昌横空出世,打进两球的他成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U23球员之一。此外,邓涵文逐渐坐稳了恒大的U23主力位置,上港小将陈彬彬利用前两轮不到20分钟的表现,一度将名气更大的胡靖航“挤”到了替补席上;刚刚结束的第五轮更出现了4名U23球员进球的一幕,其中不乏关键进球。显然,只要能抓住上场的机会有所表现,U23球员的“上位”或许并不那么艰难。

但“冰与火”总是共存的,五轮比赛的替补U23球员有超过半数是在最后10分钟内登场“对付”新政的,第五轮的26人中有19人是在最后10分钟内上场的,河北华夏幸福队还两次用U23球员换下刚刚换上场的U23球员,操作手法令人大跌眼镜,其锻炼效果如何要打一个问号。另一方面,这样的“对付”也让很多球队面对落后的局面无从调度,“后手”匮乏让不少忠实执行“1+2”U23战术的球队很难扳回比分,未来这一现象或许仍会是很多主帅面临的头号难题。

多少令人欣慰的是,预备队比赛正逐渐成为“U23联赛”,一些储备丰富的球队会派出全U23的首发甚至是全U23的大名单,虽然在联赛中上场机会寥寥,但更多的U23球员(多数球员实际年龄其实要小于23岁)正通过预备队联赛不断磨砺,这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应该是个好信号。

联赛才刚刚开始,“上港模式”一旦遭遇伤病或者停赛如何调整?鲁能是否能将他们引以为傲的青训“落实”到赛场和成绩上?大连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青春风暴”掀起者?谁能成为下一个脱颖而出的黄紫昌?关于新政的一系列问号仍需要一轮轮的联赛去检验,行百里者半九十,对U23球员来说,漫长的联赛里始终都有机会,但机会只会留给准备最充分的那个人。

中超结束了 申花上港U23的春天在哪儿

上周末,2017中超联赛末轮战罢,一批U23球员伴随球队完成赛季谢幕演出。作为今年中国足坛不可回避的话题,“U23新政”在赛季之初匆匆发布。对此,有球队大胆启用新人,也有球队习惯性“秒换”新人……

从出场时间和出场次数看,苏宁、天津亿利、延边、辽足、申花、恒大都是排名倒数的球队,上港虽然使用次数很多,但在时间上还是倒数。

有意思的是,这些球队的成绩天各一边。恒大、上港占据前二,其他球队倒数。

这虽然可以看出各队U23球员的质量差别,但关键在于教练的使用和捏合。今年足协“U23新政”的重磅消息公布后,一夜间争议与焦虑四起。为应对新政,很多俱乐部无奈扭头高价从国内其他家引援,甚至极速将留洋小将召回。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狼狈”之下“94后”们纷纷登场,各家俱乐部的应对办法也在首轮展现出来:辽足客战贵州,小将王峤开场16分钟被“秒换”下场,上海上港的张华晨和延边富德的金成俊,登场也好似走过场。

中超前六轮,如果要选过得最悲惨的人,小编投上港中场张华晨一票,甚至在后半赛季,根本看不到小张的身影。整个赛季下来,虽然有12场首发,但是出场时间只有174分钟,每场15分钟还不到。丛震、高海生、韦世豪们机会更多。

到联赛第10轮时,有8支球队的U23球员总出场时间不足500分钟,除河南建业、天津权健、河北华夏幸福大胆使用年轻球员外,其他球队大多执行了“20分钟就换人”的办法。辽足和延边越不敢用越不用,甚至用的时间越少,并没有帮助球队取得好成绩,甚至两队还降级了。

尽管出场时间难以保证,还是有一些年轻人抓住了机会。在联赛基本尘埃落定的第29轮时,U23小将们才迎来出场高峰时刻——首发的19人,平均出场时间达到72.6分钟,创下本赛季新高,除了延边富德的李龙踢了9分钟就被换下,其他球员基本踢满半场。

黄政宇、郑达伦、闵俊麟、胡靖航、韦世豪,成为新人中的佼佼者。

从数据上看,从上港转会到天津权健的郑达伦以6球摘得射手王,从上港租借到河南建业的胡靖航是U23助攻王,还有3球入账,留洋回租的韦世豪抓住有限的上场时间贡献了3球3助攻。

除去进球和助攻的数据,权健的刘奕鸣是本赛季中超中后卫位置上的一大惊喜,他28次出场全部首发,整个赛季在防守端都十分稳定,控制失误的能力也值得称赞,他是天津权健防线上不可或缺的球员,帮助球队在最后一轮拿到下赛季亚冠资格。

广州富力97后小将黄政宇,整个赛季他都是富力中后卫位置上的绝对首发,他也是本赛季中超出场时间最多的U23球员,出场时间达到2637分钟。

贵州恒丰的闵俊麟赛季初从富力租借到贵州后立即坐稳了球队后腰位置上的主力,贡献3粒进球和1次助攻,帮助恒丰成为下半赛季战绩最出色的球队之一。

本赛季对U23球员使用最多的是两支球队权健和建业。作为中超一股清流,建业大胆启用新人,多达116人次出场,首发出场人次达77次,均位列中超之首。权健、富力、恒丰智诚启用U23人次均超过了50次。但上港和申花使用U23球员的动作上就没有那么果敢了。

韦世豪、魏震、徐骏敏是上场超过了500分钟的球员,但徐骏敏明年就是超龄球员,这就尴尬了,而且申花的U23球员大都是集中在右边路的中场球员。

竞技体育重在实战检验,纵观整个赛季,通过“U23新政”在中国顶级职业联赛站稳脚跟的新人并不太多,更鲜有人成为球队中坚或绝对主力。

最后要说,权健主帅卡纳瓦罗20岁已是里皮的主力,富力主帅斯托伊科维奇19岁时就代表前南踢了欧洲杯,建业前主帅贾秀全20岁就是国足主力,21岁还荣膺亚洲杯最佳球员。这年少成名的三人,也是今年中超新人用得最溜的三人,并非偶然。

明年对U23球员的使用规定更加严格,申花、上港的那些后备力量会站稳脚跟吗?没有类似切身体会的教练,就需要在中超新政的“帮助”下,强行更新自己的执教观念了。

「深度解读」从U23新规定看足协急需科学决策优化机制之迫切性

昨天(18日),中国足协中国足协正式向中超各俱乐部下发了“ 关于调整《2019中超联赛规程》相关条款的通知 ”。通知的核心内容就是U23球员、外援出场名额的调整, 从中超第16轮开始,每场比赛场上的U23球员始终不少于1名,而同时上场的外籍球员不得超过3人也就是可以用外援换外援 。放在以往,在联赛赛季中期对整个竞赛规程进行调整,或许又会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弹或反对,毕竟 游戏 进行了一半之后,突然改变规则,显得很不严谨、严肃。但 这一次,从传言流出到最终正式下文,这几个新的调整举措反而是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其中的反差或许很值得深思

1、U23政策原来的执行与出发点相悖

在最新的《通知》中,中国足协围绕着U23球员的规定,调整为“ 每场比赛,场上的U23球员始终不少于1名(受伤离场且换人名额已用完、被红牌罚下等原因除外),如俱乐部队报名球员中有被各级国家集训队征调的U23球员,可不执行U23球员政策 。”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很重要一点就是今年以来,中超、中甲联赛中有关U23球员的使用之混乱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去,U23球员进入首发阵容中,打了几分钟之后便被替换下场,这是一场常态,只是U23球员首发出场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已,就像今年第13轮天津天海主场迎战河南建业队时,22岁的文俊杰首发出场之后,仅仅55秒就被裴帅替换下场,更是创造了中超联赛的一项“奇葩”纪录。而更为荒谬的是,U23的守门员身穿场上球员的球衣也在最后时刻“混”出场了,目的就是满足原先规定中的“每场比赛,每支俱乐部队11名首发球员中至少有1名U23球员、U23球员的实际累计上场人次不得少于3人次”这样的要求。而 所有这些,与当初推出“U23政策”的动机与出发点,已经完全背离了

当初“U23球员”的规定重新出现在国内职业联赛时,其初衷和目的恐怕无需质疑,就是希望能够给本土的年轻球员以更多的锻炼和比赛机会,培养自己的本土球员,以便更好地让年轻球员进行成长。而且, 实施几个赛季以来,整体来说,还是有不少U23球员经过联赛的锻炼已经成长起来,效果还是有的 。当然,在各俱乐部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乱象,不能因为这些乱象的出现,就将其归结为U23政策有问题。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的职业联赛在实施与执行U23政策,近邻的韩、日,西亚的卡塔尔、巴林,中亚的乌兹别克等国,最近几年来都开始陆续执行U23规定,笔者曾多次撰文进行过介绍,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而对于国内联赛如何更好地执行U23政策,舆论、媒体也曾无数次提出过合理化的建议。但是, 这样的政策为什么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足球联赛中始终能够很好地得到实施与贯彻,可到了中国足坛,就出现如此多千奇百怪的“乱象”? 说到底,恐怕根本原因还是问题出在相关的管理部门。

2、上有政策下游对策的又一具体实例

当今的中国 社会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即所谓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众所周知,当初“U23政策”的出台并不是中国足协的本意,而是来自更高管理部门的意见。作为更高一级管理部门,提出增设“U23政策”,目的就是前面所提到的, 希望能够遏制国内联赛中“一切靠‘钱’来解决”的不良倾向,希望能够培养自己的本土球员,尤其是U23年轻球 员。

而且,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作为更高一级管理部门,更多地只是提出一个原则性的东西。这就好比《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是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仅仅只是诸多原则性的东西,而具体到某一个问题、某一个实际情况,需要具体的执行者根据这个《方案》中的原则以及相关精神,拿出更有效、更具体、更切实可行的方案与举措,来解决中国足球的具体而现实的问题。所以, 《方案》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具体到所有每一个细节,更多的细节其实应该是由执行部门进行研究,从而更“接地气”地去执行,并最终贯彻与落实《方案》精神

但是, 因为这个U23政策不是由中国足协这个层面提出的,甚至涉及到某些人的某些具体的利益 。于是,为了让外界看到“U23政策”是“有问题的”、“不合适的”,因而,在拟定这个规定的“细则”过程中,故意留出太多的破绽与漏洞。所以,最近两三年来,我们在中超、中甲联赛中看到了那么多的“乱象”。面对这些“乱象”,相关的管理部门似乎就可以有推卸责任的理由了:“这些政策我们也不想出台,没有办法,上面有要求,我们能怎么办?”其最终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证明”给外界看:“ 你看看,领导外行,提出了这些可笑而不合理的要求。

这就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整个过程中,相关方面并不是积极地采取补救举措,仅仅只是被动地机械执行,甚至任凭乱象泛滥。

3、中国足球重振科学决策与优化机制!

当初“U23政策”规定匆忙出台,“漏洞”其实就业已存在了,如果还有印象的话,辽宁队当年参加中超联赛的第一场比赛就闹出了“笑话”。但过去了这么长时间,缘何漏洞始终未能及时修正?而这一次,中国足协的通知下发后,很快就得到了积极的反馈,这一方面源于充分征求了各地方俱乐部的意见,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一种“决策修改”,也就是 整个过程受到了积极的反馈,敢于对过去的不合理的东西通过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程序进行调整,有勇气面对自己过去所出现的失误 。这其实才是这次U23与外援调整通知背后更值得肯定之处。

笔者不敢保证,这次调整后的规定与细则在未来的执行过程中就一定不会再存在或出现其他漏洞或“神操作”模式,但这个新规定肯定会令先前出现的一系列“神操作”的“市场”与“空间”大大减小。而且,“ 法律法规永远是滞后的 。”中国足球需要的是能够及时修正,犯错、出错不可怕,可怕的在于不承认出现了错误,甚至任凭错误四处泛滥。一个小小的“U23”问题如此, 中国足球这么些年来那么多具体而实际的问题,如果不是每一个,仅仅只需要一半或者一小半都采取如此之态度、“糊弄事”,中国足球也就不可能正常

当前的中国足球,首先需要的就是减少各种“人祸”,需要尽快建立起一个科学决策的机制,同时也更需要决策的修改机制与优化机制,让中国足球的各项规定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才能确保中国足球向着正常而 健康 的轨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