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世界杯决赛争议判罚-06世界杯决赛全场录像
世界杯的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争议判罚?
世界杯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每一届都有数以亿计的球迷们关注着,他们目睹了无数的精彩瞬间,当然也有一些争议的时刻。今天「世界杯小课堂」就为大家带来世界杯史上那些著名的争议判罚。
卡卡笑着笑着就哭了
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巴西对阵科特迪瓦的小组赛的第88分钟,在一次双方球员的冲突过后,凯塔冲向无球状态下的卡卡,卡卡下意识的抬起手臂阻挡凯塔的撞击,但凯塔却像挨了一记闷拳一样痛苦倒地,这引发了双方球员的又一次冲突,而卡卡被裁判认为是肘击了凯塔,被出示本场第二张黄牌,两黄变一红被罚出场。
卡卡虽然一直向裁判解释着什么,但红牌的结果已定,卡卡只能无奈的苦笑着走向场边,但走着走着最终还是哭了出来。
德容飞踹阿隆索
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决赛,荷兰对阵西班牙,全场出现14张黄牌1张红牌,是世界杯史上判罚尺度最为糟糕的一场决赛。本场比赛最大的争议出现在刚开场的第28分钟,在一次高空球争抢时,荷兰队的德容一脚飞踹,正中西班牙的哈维阿隆索胸口,这是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属于绝对红牌的动作,甚至应该追加禁赛。然而德容的这次恶意犯规却只被出示了黄牌。
针对这次争议判罚,赛后当场主裁霍华德·韦伯解释道:“我看到了这个犯规,它是红牌动作,但比赛才开始不久,我不能让比赛这么早就失去悬念,因此我没有罚下德容”。不过即使荷兰在此次判罚中受益,他们还是以0:1的比分输掉了第三次世界杯决赛。
里瓦尔多的“表演”
2002年韩日世界杯小组赛,巴西对阵土耳其的补时阶段巴西获得一个角球,此时巴西2:1领先,因此里瓦尔多故意拖延时间,站在角球区等球。土耳其的云萨尔则快速的把球踢向了里瓦尔多,足球只是踢中里瓦尔多的膝盖,但里瓦尔多却捂着脸痛苦倒地。不过他这次拙劣的表演骗过了裁判,云萨尔被红牌罚下,巴西也获得了比赛胜利。
赛后,里瓦尔多也是遭到了全世界的口诛笔伐,并被国际足联罚款。虽然巴西最终夺得本届世界杯的冠军,但里瓦尔多的“表演”并没有被世人忘记。
赫斯特的“幽灵进球”
1996年英格兰世界杯,东道主英格兰与德国会师最后的决赛,两队在90分钟的常规时间里战成2比2平,比赛进入到加时大战,第101分钟,英格兰前锋赫斯特在点球点附近接到队友的传球转身抽射,皮球重重击中横梁后弹到门线上,此时英格兰球员已经开始庆祝,而德国球员却向裁判表示球并没有完全越过门线。主裁判在和边裁短暂交流后,判定进球有效。随后赫斯特再进一球上演帽子戏法,帮助英格兰捧起这座世界杯奖杯。
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赛后虽然经过多种手段反复确认,但都没能有效地证明球是否越过门线,这也成为世界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个悬案。
兰帕德“门线悬案”
2010年南非世界杯1/8决赛英格兰与德国的大战,上半场第37分钟英格兰取得进球,将场上比分扳成1:2,仅在一分钟之后,英格兰攻势再起,兰帕德一脚远射击中门框下沿飞进球门,诺伊尔将球从门内捞出,但裁判却对这一幕无动于衷,尽管英格兰队不断抗议,裁判也没有做出丝毫改变,进球无效。这个被扼杀的进球让英格兰士气全无,最终1:4负于德国惨遭淘汰。
不同于1996年那次“门线悬案”,这次英格兰成了受害者,但实际上这次都称不上是悬案,因为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分析,仅凭当时的转播画面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皮球绝对是完全越过门线的,这就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误判而引起的争议。
马拉多纳“上帝之手”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足坛宿敌英格兰和阿根廷在1/4决赛相遇,这一场比赛可以说是世界杯史上最经典的一场大战,因为本场比赛同时诞生了世界杯史上最精彩的一粒进球和最具争议的一粒进球。
下半场刚开始的第6分钟,英格兰一次高空球回传门将,但马拉多纳却神奇地出现在了第一落点,面对英格兰人高马大的门将希尔顿,马拉多纳自知头球无望,选择用手将球拍进了球门,尽管遭到英格兰球员的激烈抗议,但当值主裁仍然判进球有效,这就是著名的“上帝之手”,世界杯史上最具争议的一球。而仅在4分钟之后,马拉多纳又上演了一次连过五人破门的精彩进球,这一球也被评为“世界杯历史最佳进球”。
本届世界杯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夺得最终的冠军,伴随着“上帝之手”的巨大争议,马拉多纳彻底封神,成为与贝利齐名的世界球王。
裁判误判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这是什么逻辑?
首先我们看一下,“误判也是足球比赛魅力的一部分”本身正确不正确。
翻开世界杯足球赛史册,许多误判情况及其后续影响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1954年世界杯决赛,匈牙利队的好球被判无效,因此失去了冠军;1986年世界杯1/4决赛,马拉多纳通过手球(上帝之手)帮助阿根廷队淘汰了英格兰队;1998年世界杯1/8决赛,阿根廷队和英格兰队各自通过一次假摔得到的点球让比分从0:0变成了1:0又变成了1:1;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英格兰队通过假摔赢得的点球击败了阿根廷队;2002年世界杯淘汰赛韩国队接连在裁判的帮助下淘汰了意大利队和西班牙队;2010年世界杯1/8决赛,阿根廷队通过明显的越位球淘汰了墨西哥队,德国队由于英格兰队的进球被误判无效而淘汰了英格兰队……
当然,至今仍在讨论是不是误判的争议判罚也在其中,比如上文提到的赫斯特之谜;比如上文提到的1998年世界杯1/8决赛中,阿根廷队在2:2打平的情况下通过西蒙尼的摔倒让裁判罚下了贝克汉姆,由此淘汰了英格兰队,这次摔倒到底是不是假摔;再比如2010年世界杯决赛中的关于红牌的判罚……
这些误判或争议判罚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和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1954年匈牙利队夺得了世界杯冠军,现在世界足球的格局会怎么样?如果1966年世界杯决赛,裁判判定导致英格兰队3:2领先的进球无效,德国队能不能挺到最后?如果1986年,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被判无效,英格兰队会不会淘汰阿根廷队,甚至最终夺冠?1998年世界杯上西蒙尼的那次摔倒到底是不是假摔?如果2002年世界杯1/4决赛中,裁判没有吹掉莫伦特斯的那个无问题的金球,西班牙队能不能提前八年杀入世界杯决赛甚至夺冠?如果2010年1/8决赛,兰帕德的那次关于门线的射门没有被吹,德国队还能不能击败英格兰队?如果……
由于无限遐想和津津乐道,误判确实是足球比赛魅力的一部分。
但问题是,这能成为反对使用门线技术的理由吗?
首先,人们谈论“如果……那么……”到底有什么意义?毕竟讨论得再深入,得出的结论再正确,比赛的结果也无法更改,含冤出局的球队也就此含冤出局了。
那么,难道这些内容仅仅是一种谈资,或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吗?
当然不是,讨论足球史的意义除了能提供谈资和吸引眼球之外,更重要的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前事正确之处予以继承,对于前事不正确之处予以改变。就拿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来说,西班牙队凭借传控足球夺得了冠军,那么西班牙队的风格就可以继承;阿根廷队由于中前场大牌球员堆积,中后场不甚强而出局,那么这种情况就值得改变——当然,继承不等于盲从,改变不等于尽弃,比如传控足球是否有效,还是要看使用者的能力和状况。
其实不光足球史,研究、学习整个体育史乃至整个历史最有意义的作用就是以史为鉴,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如果说是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那历史不长的民族和国家研究历史干什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研究世界历史干什么?如果不能在“增强自豪感”时取前人之长的话,这种“自豪”跟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说“我先前比你阔多了”的行为有什么两样?);至于谈资和关注度,历史事件中,包括历史人物犯的明显的错误在内的各种焦点问题不是不能成为谈资或用来吸引眼球的材料,《三国演义》之类的名著正是这么来的;但这些只是副产品,何况能成为谈资的资料类型多的是,不一定非得用历史人物所犯的明显的错误。
当然,谈资和关注度体现了历史的魅力,那些错误——15世纪的葡萄牙王室错误地拒绝了哥伦布向西航海的方案,明清两代皇帝错误地把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当作科举的独木桥,柯西错误地认为伽罗华的群论无用,拿破仑错误地认为蒸汽机船不可能运行,勒夏特列错误地认为合成氨工业不安全,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被错误地束之高阁,19世纪末欧洲的绘画界错误地认为梵·高的画没有价值……都是人们至今仍然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讨论如果某某某没犯什么错误的话会怎么样。
对于争议问题也是如此:汉武帝该不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郑和该不该下西洋?伽利略该不该离开帕多瓦大学?拜伦该不该抛却《唐璜》去希腊作战?DDT该不该被推广使用?耗资巨大的登月行动该不该进行……
即便是含冤而死的人——苏格拉底、希帕索斯、韩非、塞尔维特、莫尔、伽利略、拉瓦锡、瓦维洛夫……他们的遭遇也很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讨论,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假设,一遍又一遍地扼腕叹息……
但我们难道因此就觉得历史人物的错误也是历史魅力的一部分,甚至冤屈也是历史魅力的一部分,从而拒绝可以在后世避免错误的办法吗?这么想的人有没有考虑过当事人的感受?就算关注的结果是同情,时光不能倒流,把注意力局限在同情上又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导致大量军士(甚至炮灰)惨死的指挥官部署错误可能是最有魅力的错误了,人们难道在扼腕叹息之外,不谋求以后别再犯类似的错误?何况这些错误当中很多不光会对当事人造成不利影响,更会影响后世人们的生活状况!
足球史也是这样,人们在津津乐道那些误判的时候,谁考虑过输球方球员和球迷的感受?谁考虑过让本来可以晋级的球队淘汰会对足球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当然你可以说,影响没那么大;但复仇者觉得,能关注门线技术是否该使用这个问题的人不是足球圈内的人士,就是球迷。那么,如果你是球员,你怎么能保证下一次误判不发生在你效力的球队身上?如果你是俱乐部管理者,你怎么能保证下一次误判不发生在你的俱乐部的球队身上?如果你是足球协会成员,你怎么能保证下一次误判不发生在你的国家或家乡的球队身上?如果你是球迷,你怎么能保证下一次误判不发生在你支持的球队身上?就算考虑了输球方球员和球迷的感受,如果在扼腕叹息之外不想办法避免以后的足球比赛再出现类似的误判,这种扼腕叹息又有什么意义?难道要让足球人一代又一代地扼腕叹息下去?
换一个角度讲,既然误判是足球比赛魅力的一部分,那么误判也没有理由不是其他体育比赛魅力的一部分(事实也正是如此,就拿篮球来说,在刚刚结束的2013——2014赛季NBA季后赛中,裁判在某些场次的误判为各方球迷所诟病,人们不止一次地提出“如果……那么……”的假设,而时隔二十年,1993——1994赛季NBA季后赛东部半决赛,芝加哥公牛队与纽约尼克斯队的第五场比赛中,公牛队球员皮蓬在关键时刻被判犯规,这次判罚到底该不该判至今仍然存在争议,这次判罚引发的蝴蝶效应也一直为人们所遐想;再比如击剑,2004年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决赛中,当值裁判七次做出误判,把中国队的得分抹杀,导致中国队输给了意大利队;再比如体操、跳水等打分项目,裁判的主观感受和个人感情往往对比赛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讨论至今的争议情况不胜枚举)。而有些项目(如田径、射击、速度滑冰、冰壶、飞镖、定点跳伞)当中,裁判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没有裁判的话比赛就无法进行,同时这些项目很少出现误判或争议判罚,难道为了提高这些项目的魅力,应该通过禁止使用精密的测量设备等方法,让其裁判出现误判或大家都看不出是对是错的判罚?
再假设一下,如果有人研究出了一种培训裁判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让裁判在足球比赛中凭借肉眼就能准确判定出高速飞行的球是否越过了门线(哪怕是在赫斯特之谜中的那种情况之下)的话,总不能说,应用这种培训方法会让足球比赛的魅力减少,并且为了不让魅力减少,不能通过这种方法培训裁判吧!
因此,“误判也是足球比赛魅力的一部分”不能成为阻止门线技术的理由。以前没有足够高的技术,球场冤案发生了也就没办法了;但是现在在可以引进门线技术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本着以史为鉴的观念,予以引进呢?
当然,门线技术毕竟有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的问题,而且竞技体育需要让公平和效率兼顾,所以它具体使用在哪些比赛中,还是要看比赛更加公平带来的潜在收益能否超过购置、使用门线技术的设备所花费的成本——估计不把钱投资在门线技术上,各大足联和豪门俱乐部的预算也不可能用到叙利亚难民等人身上,与其泡沫化地对转会费进行投资,倒不如让重大比赛更公平一些。
因此,误判魅力论休矣吧!
2006世界杯冠军是
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冠军是意大利队。
决赛中意大利队同法国队在90分钟战成1-1,齐达内和马特拉齐各下一城。补时第110分钟,齐达内恶意犯规被红牌罚下。点球大战上,意大利五罚全中,特雷泽盖的点球打在横梁上,意大利队赢得2006德国世界杯冠军。
18届比赛是德国举行的第二次世界杯,意大利队最终获得冠军,法国队获得亚军,德国队则获得季军。德国前锋米洛斯拉夫·克洛泽获得最佳射手,法国中场齐内丁·齐达内获得最佳球员。
世界杯上有争议的入球有哪些?
世界杯历史上有争议性的入球如下:
一、史上最大的入球悬案(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
赫斯特在1966年世界杯决赛中的入球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一球,直到今天还有人在使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来推断此球到底是否越过门线。英格兰与联邦德国在决赛中狭路相逢,双方在90分钟的比赛中斗得难解难分,比赛被迫拖入加时赛。加时赛第11分钟,英格兰前锋赫斯特禁区内拔脚怒射,皮球击中球门横梁,在门线附近弹地后飞出。主裁判也难以判断球到底有没有越过球门线。最终认定进球有效的是巡边员巴拉莫夫,他坚定地认为球已经过线。失球后的联邦德国队军心涣散,无力挽回颓势,最终英格兰成功登顶。
二、上帝之手(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
在英国人看来,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败坏了自己在场上的超人才华;而对于阿根廷球王的追随者而言,他们更愿意将这次手球破门看作老马灵光一闪的智慧结晶。无论如何,英格兰和阿根廷的这场八强赛注定成为间杂着精彩和争议的经典战役。比赛进行到第51分钟,阿根廷中路进攻配合,英格兰后卫霍格解围失误皮球高高飞起落向小禁区前,英格兰门将希尔顿出击摘球,身材明显处于劣势的马拉多纳跳起伸出左先一步将球拍入网内。让英国人愤怒的还有马拉多纳事后的态度,他说出了那句名言——“这是上帝之手”。
三、又是裁判惹的祸(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
这次做出奇怪判罚的是主裁判坎迪尔。东道主墨西哥遭遇萨尔瓦多队,比赛进行到上半时44分钟,萨尔瓦多在本方半场获得任意球机会,但一位墨西哥球员却将球往地上一按立即发动快攻偷袭得手。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主裁判坎迪尔居然认可了这粒进球。坎迪尔的判罚引起了萨尔瓦多球员的强烈抗议,他们拒绝继续比赛。观众只看到主裁判不断将球摆在中圈,萨尔瓦多球员不断拒绝开球,在主裁判第三次摆球后,萨尔瓦多一名球员愤怒地将球踢向看台。面对这样的挑衅,主裁判表现出良好的应变能力,直接鸣哨结束上半时比赛。受到巨大打击的萨尔瓦多球员在剩下的45分钟内无心恋战,比赛最后以0比4收场。
四、到底用谁的球?(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
首届世界杯并未得到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响应,仅有四支欧洲球队远征乌拉圭参加了此次比赛。决赛也成为了南美内战:阿根廷和乌拉圭争夺冠军。决赛让所有人变得疯狂,两支球队都希望用自己国家的比赛用球。争执直到赛前仍未得到妥善解决,组织者最终不得不决定上下半时分别使用两个国家的用球。上半时阿根廷队2比1领先,下半时乌拉圭在换上自己熟悉的皮球之后连入三球,最终4比2夺冠。
五、裁判离奇的改判(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
科威特队的世界杯初体验就遭遇了一桩离奇事件。在与法国队的比赛中,法国队吉雷瑟的一个进球,引起了科威特队的。他们声称球员们是因为听到了来自看台的哨音,认为是裁判鸣哨,所以才停下来任由对手进攻的。本场比赛的主裁斯图帕尔遭到了球员的围攻质疑,一位科威特王室成员也从看台走入场内要求其宣布入球无效。科威特领队阿尔沙巴赫则在边线处高声喊叫队员离场罢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斯图帕尔最终真的宣布入球无效,这在当时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六、圣地亚哥之乱(1962年智利世界杯)
在东道主智利与意大利的比赛中,双方球员在场上粗野的动作引发了震惊世界的圣地亚哥之乱。比赛开始不久,意大利球员费里尼因对智利队兰达实施报复性蹬踏举动,被英国裁判肯·阿什顿罚下,但愤怒的费里尼长时间拒绝离场,这让比赛被迫中断了8分钟。随后智利队球员桑切斯在被踢之后掌掴马里奥·大卫,主裁判却无所表示,反而在骚乱发生之后将大卫逐出场。此后的比赛中意大利球员马斯奇奥又被对手粗暴地撞碎鼻梁骨,0比2失利并不是意大利队的最后厄运,他们在比赛结束离场之后又一次遭到了智利球迷的暴力攻击。
七、海地兴奋剂丑闻(1974年联邦德国世界杯)
1974年海地历史上第一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然而他们却为世界杯历史上带来了第一位使用兴奋剂的球员。在与意大利的比赛中,海地队有着出色的表现,但赛后海地球员恩斯特·简·约瑟夫药检呈阳性,成为世界杯兴奋剂第一人。由于当时海地正处于杜瓦列尔统治之下,不正常的政治空气也弥漫在球队中。约瑟夫在药检事发之后便在训练营中受到了领队的体罚,尽管他试图寻找中立媒体公开自己的遭遇,但最终他依然被带回国内,向当政者交代自己的“严重问题”。
八、默契球的“鼻祖”(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
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上,联邦德国与奥地利的比赛成为最难看的一场比赛。两队的球员大部分时间在场上散步,最后两队很有默契的打成1比0,顺利挤掉阿尔及利亚,双双小组出线。当然至今还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两支球队赛前计划好了这一比分,但场上球员的表现证明了一切。很多德国球迷对这样的胜利感到羞耻,看台上一位情绪激动的年轻人甚至当场焚烧了一面德国国旗。
九、难以令人信服的冠军(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
1978年世界杯的八强战还是采用小组单循环赛制,只有小组第一才有资格进入决赛,阿根廷与巴西、波兰和秘鲁分在一组。循环赛最后一轮阿根廷6比0大胜秘鲁,以净胜球优势压倒巴西进入决赛,并最终捧杯成功。事后,外界披露阿根廷在赛前对秘鲁给予了物质上的支援,当然,人们仅从比分上就已经有足够理由怀疑阿根廷净胜球优势的可疑性。
请问世界杯有哪些争议性进球?
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
1966-07-30?温布利大球场?英格兰?4-2?联邦德国[加?时]? 英格兰与联邦德国的冠军争夺战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的经典战役。比赛于1966年7月30日在伦敦温布利大球场举行,约10万名观众到场观看。两队竞争十分激烈,在90分钟比赛快结束的一瞬间,联邦德国的韦贝尔奇迹般地将比分扳成2比2平。接下来,英格兰队的赫斯特成为了东道国的英雄。11分钟时,英格兰队赫斯特抽腿怒射,球飞也似地击中门楣后又反弹球门线上,不知所措的瑞士裁判一声长笛,判球已进门,西德队强烈抗议无效。这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入球,他继上半场入球之后,又在加时赛中连进两球,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决赛中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最后比分为4比2,联邦德国被击败,现代足球队发源国第一次登上了冠军奖台。最有趣的是,这个球到现在也无双方共同的定论——英国人说进了,德国人说没进,呵呵,几十年后的今天,温布利大球场还有台电脑可以供游客投票——选择你认为球进没进。
- 上一篇:伊朗杯赛程-友谊赛伊朗vs
- 下一篇:甲府风林vs大宫-甲府风林对栃木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