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数据分析

文章内容

葡萄牙匈牙利大名单_葡萄牙匈奴人

tamoadmin 2024-07-21
1.世界历史上有过哪些主要民族2.印度后期开启被殖民时期,第一个殖民印度的是哪个国家?3.西方人为什么是金发碧眼?4.希波战争传播什么文化5.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

1.世界历史上有过哪些主要民族

2.印度后期开启被殖民时期,第一个殖民印度的是哪个国家?

3.西方人为什么是金发碧眼?

4.希波战争传播什么文化

5.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

6.历史上教有名的航海家的故事

7.古代民族大迁徙实在什麽时期?

葡萄牙匈牙利大名单_葡萄牙匈奴人

戎、狄、蛮、夷这四个字可以概括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所有称呼了。

猃狁、薰鬻、黎、九夷、土方、鬼方、肃慎、莱夷、犬戎、义渠、长狄、山戎、赤狄、白狄、匈奴、林胡、东胡、粤、濮、山越、獠、乌桓、柔然、高车、稽胡、丁零、勿吉、扶余、鲜卑、氐、羯、羌、吐谷浑、沙陀、回纥、突厥、靺鞨、吐蕃、彝、契丹、室韦、女真、蒙古、党项、鞑靼、瓦剌、倭、葡萄牙、荷兰、苗、回、满洲、大和、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美利坚、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越南、奥匈等均侵略过中国中央的统治区域。

世界历史上有过哪些主要民族

1、麦哲伦的故事

麦哲伦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

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另外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由于他的阵亡,使麦哲伦失去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机遇。

2、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

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

罗阿尔德?阿蒙森是最早飞越北极的两位探险家之一。1926年,他和意大利探险家乌姆伯托?诺毕尔乘绕行北极两圈。在两年后另一次北极上空的飞行中,诺毕尔的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毕尔的过程中失踪。

3、张骞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张骞回来后,使大汉皇帝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的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4、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主要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险峻的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5、徐霞客的故事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百度百科-麦哲伦

百度百科-阿蒙森

百度百科-张骞

百度百科-玄奘

百度百科-徐霞客

印度后期开启被殖民时期,第一个殖民印度的是哪个国家?

日耳曼:

在部分国人的印象里,一说起日耳曼民族,好象单单指德国人,实际上,这可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了!!!

A 古罗马帝国晚期,日耳曼人已形成几大分支,如东哥特、西哥特、法兰克、勃艮第、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诺曼人等(当然还有些小支派)。

B 东哥特人中的主体--伦巴底人后与罗马人融合成为现代的北部意大利人;

西哥特人则构成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重要渊源;

法兰西民族、比利时的瓦隆人(讲法语)是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凯尔特人(也即高卢人)融合的结果;

另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大部萨克森人是今德国人、奥地利人、大部瑞士人、荷兰人、比利时的弗拉芒人(讲荷兰语)的祖先;

盎格鲁人、一部萨克森人(也即撒克逊人),还有朱特人到了英格兰;

诺曼人的一部自然是今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各民族的先人啦,另一些诺曼人则汇入了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北部)、爱尔兰人、东斯拉夫人。

C 至于汪达尔人,听说过汪达尔主义吧?日耳曼人中的破坏之王!在当年的所谓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浪潮下,他们经西班牙攻入北非迦太基并建国,后又于公元五世纪二十年代一度北向渡海攻占了万城之城--罗马,将其几乎烧个精光,比中国秦末项羽一把火烧掉阿旁宫可出名多了,汪达尔主义由此得名;大约一个世纪后,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派兵再入北非,灭亡了汪达尔王国,汪达尔人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般认为是同化于当地土著及后来的 *** 人了(汪达尔人他们总共才四五十万人)。

所以,你能一口咬定前世界足球先生——阿尔及利亚裔的齐达内身上就没一点汪达尔人的血统吗?

总之,汪达尔人算得上是光荣的日耳曼人中历史表现最差的一支了,一点建设性都没有。

以上关于日耳曼人和现今欧洲一些民族之间的关系,当然是在很概括的层面上谈的,实际的演变过程显然要比这复杂一些,因此血统上会更混血。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相比较而言,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岛人、荷兰人、英格兰人、德意志人,绝对是日耳曼人最纯粹的后裔。

例如,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英格兰直到公元1066年,外敌多次入侵,但全部是日耳曼人:先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然后分别是维金人、丹麦人、诺曼人(后三者其实统称为诺曼人,属于日耳曼人的北支)。

原住民凯尔特人与古不列颠人被驱逐到北部和西边,分别形成今天的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凯瑟琳·泽塔·琼斯就是威尔士人)。

日耳曼人的优秀是无庸置言了。

其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意识、契约观念以及勇武冒险精神等等这些卓越的种族禀性再加上伟大的基督教信仰和古希腊、古罗马的宝贵遗产,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日后西方文明必将大行于世界。

维京人(Viking)就是北欧海盗,他们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一直侵扰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其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欧洲这一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在英语中,这个词是从18世纪的故事中引入的,有一种说法认为可能是来源于古代北欧人的古北欧语语言,“vik”意思是“海湾”,“ing”意思是“从……来”,加起来“维京”意思是在海湾中从事某种事,“vikingr”是在海湾中从事这种事的人。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来源于古英语“wíc”意思是“进行贸易的城市”,因为后来部分维京人定居到不列颠岛,并和当地人进行贸易。

“vikingr”这个词曾经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古代茹尼文石碑上面,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着“海上冒险”。

在英语中“wicing”这个词首先出现在6世纪的古代盎格罗-撒克逊的诗歌中,意思就是海盗,但当时英国人并没有将北欧海盗称为维京。

在中古英语中“维京”这个词已经消失了,但18世纪时又重新出现在故事中,到了20世纪,“维京”不仅指海盗,意义扩展为指斯堪的纳维亚人,并出现许多新词如:“维京时代”,“维京文化”,“维京殖民地”等。

由于后来斯堪的纳维亚人沿着俄罗斯的河流从事商业活动直到拜占廷帝国,并在河流沿岸设立殖民地定居,所以后来将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商人也称作维京,北美洲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也被说英语的人称为维京。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斯堪的纳维亚人都是海盗,他们和其他地区的欧洲人一样也是农民、渔夫和猎人,他们为了防止海盗入侵也成立了舰队,将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都称为维京会造成混淆。

斯拉夫人的故土处于东欧的中间地带,现为波兰的东部。

其左邻,即现在的波兰直到波罗的海的南部与西部,为日耳曼民族的发源地。

自一世纪起,日耳曼人开始接触南方的罗马文化,最初是日耳曼人自己充当罗马人的雇佣兵和仆役,继而,他们又将大批被其俘获的斯拉夫人售予罗马人作为奴隶。

久而久之,“奴隶”(Sle)“斯拉夫”这个名称便反过来成为对诸斯拉夫民族的称谓。

对斯拉夫民族各支系划分的通行的看法是:西斯拉夫民族包括:捷克人(被认为基本己日尔曼化),斯洛伐克人,波兰人;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南斯拉夫人包括: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而阿尔巴尼亚人和波斯尼亚人是在巴尔干半岛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和统治期间同土耳其人混血并且 *** 化的斯拉夫人。

同样生活在巴尔干半岛的罗马尼亚人虽处斯拉夫腹地,但却不是斯拉夫人种,其原先的人种属于与罗马帝国同时代的达契亚人种,后被罗马吞并而融入罗马人种血统,其后在漫长的动荡时期,血统未有大的变化,直到后来从东方草原来了佩彻涅格人,接着是波洛韦茨人,都先后入侵罗马尼亚,并实施过短暂统治,所以也给罗马尼亚注入了一些欧牧民族的血液,再后来就是马扎尔人……在欧洲国家中罗马尼亚人的人种是较复杂的,但从语族上,罗马尼亚基本属拉丁语族,应属拉丁民族,不属斯拉夫民族。

斯拉夫民族信仰东正教(阿尔巴尼亚人和波斯尼亚人信仰 *** 教,而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由於历史上长期受到奥匈帝国统治而已改信天主教),使用东正教历,文字使用特里尔字母而非拉丁字母。

公元前1000年,古斯拉夫族生息在中欧和东欧的广阔平原上,最早分部在奥得河、维斯瓦河、第聂伯河中游一带,后来逐渐向周围扩展,西抵易北河,东至顿河,奥卡河,伏尔加河上游,北达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

他们使用一种共同的斯拉夫语。

古文献把他们称作维涅德人。

从6世纪起才开始使用“斯拉夫人”这个称谓,古书中说,这些人住在山林中,喜欢步行矫捷善走。

公元一世纪左右,逐渐扩大的古斯拉夫部落逐渐分成东西两支,6、7世纪时又形成南支。

共同斯拉夫语消失。

形成东、西、南三种语言。

东斯拉夫语又称古俄语。

东斯拉夫人逐渐向现在东欧平原各部扩张。

6世纪时居住地西起德聂斯特河,东低第聂伯河以东和黑海北岸,北达维斯瓦河一带。

他们曾与操突厥语的里海西北的阿瓦尔人(东胡族系,鲜卑种,发源于中国东北,即中国历史上极盛一时的柔然,后被属下锻奴突厥部打败,西迁后侵扰欧洲多年)结盟,阿瓦尔人称之为安特人,意为“忠于盟誓之友”,后来拜占庭人也把其称为安特人。

另外,被我们汉民族战败后西迁的北匈奴也起着决定因素在林翰著《匈奴通史》中提到:“白里达和阿提拉共同统治的匈奴帝国…………盎格鲁和撒克逊人之脱离欧洲大陆渡海入居,都是与匈奴人的通治和压力有直接关系。

随后,住在南俄草原地带的匈奴人(其人数远较匈牙利境内的匈奴人为多)在公元435-447年前后,也都先后被迫接受阿提拉的统治,甚至连居于俄罗斯大草原以北森林地带中的斯拉夫人和芬人,这时也告屈服。

斯拉夫人可能就是在此时以“匈奴人的仆役”的身份第一次进入欧洲西和南部的。

安特人在8-9世纪时分成30多个部落,这些部落结成3个主要的部落联盟群体。

北部群体:其中斯洛文人分布在现今的落夫哥德市一带,克里维其人分部在现今的斯摩楞斯克市和坡落茨克市一带。

东部群体:其中维亚吉奇人居住在如今的梁赞市一带,拉季米奇人居住在现今的哥梅利市,克里挈夫一带,谢维利安人居住在现今的契尔尼哥夫市一带

西南群体:其中波利安人居住在第聂伯河眼沿岸及其支流(从普里皮亚季河口到罗西河)下游一带。

他们在到东斯拉夫人当中经济文化中最发达,后来建立古罗斯国家中起主要作用,其部落联盟中心地带发展成基辅城。

德列弗利安人在波利按人西部,乌里齐人在拨里安人西南部,此外还有德列哥维其人、杜列伯人等。

9世纪上半叶在第列伯河中游和伊而门湖地区出现早期国家组织,后来成为基辅罗斯的基础

,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古罗斯部族。

13-15世纪,古罗斯部族分化成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民族。

居住在奥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以及伏尔加河以北的东北罗斯部族,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民族。

住在普里皮亚特河与西德维那河之间的西部罗斯部族,形成白俄罗斯民族(因喜穿白衣得名)住在南部的罗斯部族形成乌克兰民族(17世纪中期开始沙皇俄国把他们称为小俄罗斯人)这三个民族各自有了独立的民族语言

西方人为什么是金发碧眼?

印度后期开启被殖民时期,第一个殖民印度的是哪个国家?

印度历史有一个断层,就是历史没有完全传承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是因为印度历史上曾被外国人入侵,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西班牙能占多少地就占多少地,这是大陆国家的典型做法。而英国呢?英国不会愚蠢地占领那么多土地,它以海洋为中心,试图控制据点,垄断贸易。所以西班牙虽然国土面积大,但殖民成本也大;但当时英国国土面积虽小,殖民收益却很大。所以英国打西班牙,想打多少打多少。

然而,当英国进行殖民扩张时,它实际上是在走西班牙的老路。殖民收益越来越小,殖民成本越来越大。根本不会玩。西班牙是主导的殖民国家,而英国是公司和社会主导的殖作。所以西班牙很难改变,但英国改变的非常快。

葡萄牙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利用当地小国之间的矛盾,将其殖民掠夺的棋子延伸到印度,最终达到了殖民印度的目的。

第一个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其殖民地位于的领土之外。之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泽布在帝国全盛时期忽视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后代在被迫面对欧洲人的时候已经因为帝国的衰落而衰弱。到了18世纪,英国和法国是在印度追求利益的主要欧洲大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有几个小殖民地。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同时,印度是历史上有断层的国家,这是很少见的。

印度历史有一个断层,就是历史没有完全传承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是因为印度历史上曾被外国人入侵,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印度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孔雀王朝。这个孔雀王朝和中国秦朝是一个时代的,孔雀王是第一个统一印度的。

孔雀王朝覆灭后,印度被剩下的人民,塞尔维亚人,大岳人侵略。

大岳人作为游牧民族,最早生活在中国的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后来他打不过匈奴,只好西迁到阿富汗和印度次大陆,建立了归商帝国。

希波战争传播什么文化

 生活在欧洲地域上的各民族是由许多族源并不相同的古代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或分化或聚合和相互影响的过程而发展形成的。欧洲各民族基本上都是白种人,在人种类型上属欧罗巴人种,一般分为南北两支,在各支中还可分为一些不同的类型。

北支可分为大西洋-波罗的海类型和白海-波罗的海类型。前者身材高大、皮肤白皙,金发碧眼,头发细软呈波状,胡须和体毛发达。主要分布在北欧各国以及英、法、德、荷兰等国的北部,多为日耳曼民族,也有一部分是拉丁民族。德国法西斯分子所标榜的高贵人种"雅利安人",即指此种类型。实际上经过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以及近代频繁的移民现象,纯粹的人种类型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混杂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并且,不同人种类型的居民长期共同生活在同样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在体质特徵上也存在著相互接近的趋势。白海-波罗的海类型不同於前者之处是身材略低,色素较沉著,脸型较宽,是由於混有少量蒙古人种的血统所致。这种类型的代表是芬兰人,此外还有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卡累利阿人、维普斯人、部分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以及伏尔加河沿岸的一些民族。

南支有地中海类型和巴尔干-高加索类型。前者的特徵是身材不高,肤色较暗,眼珠毛发呈褐色或黑色。西班牙人是此类的典型,此外还分布在意大利和法国的南部。葡萄牙人基本上也属此类,但肤色更暗,混有一定的尼格罗人种的血统。看来这是他们移民到拉丁美洲后更容易与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的原因之一。巴尔干-高加索类型与前者不同之处在於身材较高,鼻梁更高,鼻尖多呈鹰嘴状。肤色与前者同,亦为暗白色。主要分布在巴尔干半岛、高加索地区以及奥地利南部、意大利和希腊北部的一些地区。

在北支和南支之间还有一个过渡类型,一般称之为中欧类型或阿尔卑斯类型。其色素和身高等都介於南北二支之间。分布地域大约从北纬48°到53°和西起莱茵河东抵伏尔加河之间。北法兰西人、德国人、瑞士人、奥地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乌克兰西部、白俄罗斯南部和俄罗斯中部的居民大多也属此类型。

尽管欧洲的人种类型主要是按南北方向划分,然而,如果按东西方向划分(地中海地区除外)也可有所发现。相对来说,西欧地域上居於欧罗巴人种各类型的人们,体质特徵的差异较小,共性较大,以皮肤白皙、金发碧眼或其他浅色头发、眼珠的类型居多,因此较容易和来自亚非各洲其他种族的移民区分开来。这显然是西欧的社会矛盾更容易以种族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点原因。而东欧地域(特别是巴尔干地区)上的各民族本来族源就比较复杂,再加上不断有亚洲人种类型的血统加入(如匈奴、蒙古人、土耳其人等等),因此,人们的身材、鼻型、肤色、头发等等更显得多姿多彩。在这种环境下,强调种族的差异和优劣,是难以有市场的。至於对民族差别的态度,就又当别论了。

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

东西方历史文化大融合 希波战争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其影响远远超出波斯、希腊的范围。它大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发展,促进科学、艺术的进步。打破东西方几乎完全隔绝的局面,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这是希波战争最重要的影响。

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明传播到欧洲包括埃及、土耳其在内欧洲东南部和中东地区,并创造了长达100多年之久的希腊化时代,希腊文明开始统治西方理性。

布匿战争:罗马摧毁迦太基,成为地中海世界唯一霸主,影响欧洲和近东文明2000年之久。

匈奴人西侵:匈奴人从亚洲侵入欧洲,击败哥特、汪达尔、和罗马,这是草原文明和骑马文明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进入西方世界。

阿拉伯人的扩张(征服拜占庭,占领埃及,攻入西班牙):打通了东西方交往的道路,使得东方文明,包括四明可以传播到西方,并且伊斯兰教开始兴盛。

十字军东征:基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首次碰撞,大量攻城武器在此期间发明,两种文明也快速传播。

成吉思汗西征:首次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火药,把热兵器和黑死病带去了欧洲。

三十年宗教战争:教皇和教会对欧洲的统治彻底瓦解,近代欧洲民族国家政体开始出现,王权战胜教权,天主教与新教地位开始平等,人民获得信仰自由。

美洲殖民战争:包括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对阿兹特克和印加的侵略,和英法等国对北美印地安人的,促进了美洲的开辟。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法德等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主导地位,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同时,苏联把共产主义移植到了东欧各国。

PS:你最后问的到底是什么?汉人从未和阿拉伯人直接对抗过,

只有两次比较接近:一次是当代的突厥战争,突厥和阿拉伯人都是闪米特人后裔,另一次是成吉思汗征服花剌子模,花剌子模倒是正宗的阿拉伯人

历史上教有名的航海家的故事

二、人口迁移:

1.世界人口迁移概况:

⑴二战前: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随着地理现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扩张,掀起了人口迁移的洪流。特点是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移向未开发国家。

具体表现:

①从欧洲迁往美洲:西班牙、葡萄牙、英、法、荷等到北美殖民,掠夺和财宝。

②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16世纪起,奴隶贸易猖獗。

③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和美洲: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国人到“南洋”谋生,日本人到美国和巴西,印度人到非洲、美洲

⑵二战后,人口迁移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即外籍工人大量增加。 原因: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是主要原因,战后,欧美各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吸引了大量移民(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有些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化现象严重,需要青壮年劳力,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经济发展缓慢,出现人口过剩现象,因而大批劳动力被吸引到发达国家。

⑶国内人口迁移:①城市化(农村→城市) ②开发国土:到北美、西欧等国;70年代以来,西亚移民增多(产油国经济发展快);欧洲内部移民(南欧→西欧)

2.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几种方式:

⑴由边疆迁往中原:五胡内迁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南匈奴内迁河套、陕西、山西一带;蒙古族、女真族等迁入黄河流域(元朝);这些迁移都带自发性,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其主要原因是受汉先进文化影响加上游牧生活不稳定,但有些带有武装掠夺,如匈奴南下、金兵南下等。

⑵由内地迁往边疆:秦朝迁民到河套一带,迁民到南方越地;唐、元迁民加强边疆管理;这些迁移是有组织的迁移。

⑶北民南迁:三国东吴;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金时期……这些迁移是人民自发性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经济中心南移,南方自然条件好等。

3.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总析

⑴.地主阶级、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和盘剥,土地的兼并,使农民纷纷破产,无以为生,只得离乡背井,到处流亡。

⑵.频繁的各种战争,导致该地区人口的大量迁移。

⑶.为加强边防,历代组织大规模的居民向边境地区迁移。

⑷.经济重心南移,人口也相应向南流动。

⑸.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古代黄河多次决口泛多次改道,导致该地区人口向灾害较少的地区迁移。

⑹.对罪人的流放也是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一方面。在内地犯罪被判为流放的,往往是成百上千,到边疆后很少能回来的。

4.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影响

⑴.我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传播了先进的经济文化,促使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人民大批南下,不但给南方增添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在他们的影响下,南方各族逐步学会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

⑵.我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促进了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特别是中原汉族迁居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少数民族内迁到内地,使各族交错杂居、接触频繁,甚至互通婚姻,相互融合,丰富了各族的经济文化生活。我国古代往往在人口迁移形成高潮时,民族融合也形成高潮,这大大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与发展。

⑶.我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使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趋于合理,南方地区土地肥沃、广阔,三国以前人口却极为稀少,随着人口的迁移,江南的开发,南方人口逐渐增多,我国人口的南北分布趋于平衡。

5.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三种方式:

⑴为了平衡生产布局,有组织地调出各种人员支持边疆建设。

⑵大量农村人口自发从人口稠密地区移向地广人稀地区。

⑶农村人口过剩引起的民工潮:山区→平原,农村→城镇,贫困地区→发达地区,内地→沿海

第⑴和⑵的作用是对调整全国人口分布,开发建设边疆,促进落后地区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第⑶有效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民工承担了城市建筑、环卫等工作,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如加重了城市和交通的负荷,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等。

三、人口迁移的意义:

促进种族、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改变人口布局,平衡经济发展,开发建设边疆

四、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三种情况:

1.政治需要:A 秦派蒙恬击匈奴 B 秦征越族 C 西汉对西南的管理 D 孝文帝迁都

E 唐朝西亚人入唐 F 元朝回族的形成

2.战乱逃难:A 三国时迁民吴国 B 西晋时少数民族南迁 C 五代十国时北民南迁

D 北宋时北民南迁 E 近代“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

3.经济谋生:A 东汉南匈奴南迁 B 西晋五胡内迁 C 唐朝中原人民入契丹

D 元朝少数民族迁入中原、江南 E 南洋谋生

古代民族大迁徙实在什麽时期?

罗阿尔德·阿蒙森是最早飞越北极的两位探险家之一。1926年,他和意大利探险家乌姆伯托·诺毕尔乘绕行北极两圈。在两年后另一次北极上空的飞行中,诺毕尔的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毕尔的过程中失踪。

张骞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 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古奇人--徐霞客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个环球航行的人。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1517年麦哲伦偕同宇宙学者法菜罗去西班牙,放弃葡萄牙国籍,转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服务。1518年出任远征船队队长,前往为西班牙开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线。麦哲伦自信能发现一条从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峡。1519年9月20日船队启航,270名水手来自9个国家。9月26日到达特内里费岛,10月3日继续向巴西远航;曾在几内亚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圣奥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处(1里格约为5千米)。绕过卡布弗里乌之后,12月13日,船队到达里约热内卢湾。次年3月到达圣朱利安港。

在镇压了西班牙船长们发起的叛乱后,1520年8月24日离开圣利安港,船队继续南下,10月21日绕过维尔京角时,在南纬52度50分处进入他们要找的海峡(后以麦哲伦的名字命名)。到达淘峡西端,船队只剩下3条船。10月28日进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风平浪静,被称为“太平洋”。船员们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借助于秘鲁洋流的推动,在麦哲伦无情的决定下,进行横渡太平洋的伟大航行。

12月18日船队从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见陆地,可能是土阿莫图群岛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经158度处穿过赤道,3月6日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首次登陆,获得99天以来第一次弄到的新鲜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进发。后在今菲律宾群岛的马萨瓦登陆,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个同盟者。在宿务岛,使地方统治者及其官员们皈依天主教。不到两个月之后,4月27日麦哲伦在麦克坦岛上与当地人作战时被杀。麦哲伦死后,只有两条船到达摩鹿加,而只有“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由埃尔卡诺指挥回到西班牙。生还者还有另外17名欧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尔卡诺从太平洋绕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证明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一)华夏—汉民族的形成与先秦时期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的孕育时代,也就是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据传说和考古发掘,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不断地碰撞融合,结成联盟向东推进,战胜了以泰山为中心的太昊、少昊集团,建立起号令黄河流域各部落的大联盟,并击败江汉流域的苗蛮集团,成为可追溯的中国早期民族融合的核心.所以,我们说,黄河中下游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是华夏族肇兴的腹地.

华夏族是汉民族的前身.“华夏”一词常被用以区别中原地区的民族与其周边的民族(即蛮夷戎狄),然而,华夏族实际上也并非全为中原之旅.它融夏、商、周三族初具雏形之后,就像滔滔东注的长江,涵化万水,汇合百川,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民族集团.大体在周代,在这个族体中,既有涵盖了共同尊奉黄帝为始祖的夏、商、周三族的“华人”,又有华夏化了的戎人、氏人和夷人.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当时,中原地区“华夷”逐渐走向一体,内迁异族已被华夏吸收、融合.中原四周,齐、鲁吞并诸夷,秦霸西戎,楚征服统一诸蛮,边疆地区民族融合、兼并的速度也在加快.而华夏诸侯经过激烈的兼并、分化、吸收、统一,到战国时期只剩下齐、燕、韩、赵、魏等几个大国和在它们夹缝中的几个小国了.即使是原来被称为“蛮夷”的秦、楚已同被称为“诸夏”或“中国”,与周边各族出现了进一步融合的趋势.地区性的局部统一,为华夏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

总之,这一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族.华夏族自诞生之日起,又以迁徙、聚合、民族战争等诸多方式,频频与周边各民族碰撞、交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融入众多非华夏族的氏族和部落.这样,以华夏族为核心,在中国的腹心地区进行的民族融合,是为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重要特点.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自东汉末年,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分崩离析.之后,历三国和西晋的短暂统一,又出现了东晋十六国并立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这分裂、战乱频仍的三百多年中,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旋涡之中.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这一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建立过的许多民族都纷纷与汉族融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在北方,史称“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塞外民族纷至沓来,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这些民族,一般不管哪个民族居统治地位,大都与汉族世族阶级相联合;同时,在的组合上又往往取多种形式的联合.北方民族徙居中原,纷纷建立,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是:在中原地区形成了胡汉杂居的局面,为各民族的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些民族在与汉族的长期杂居相处与通婚中,互相依存、互相吸收,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渐渐地,他们与汉族在经济、文化、语言、服饰、姓氏、习俗乃至宗教信仰上的差异逐渐缩小,与汉族逐渐融为一体.如至北魏后期,匈奴、羯、氏、羌等少数民族已不见于史乘,柔然、吐谷浑、敕勒等也与汉族逐渐融合.到隋朝统一黄河流域,从北方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差不多都被汉族融合了,连鲜卑族也最终完成了汉化.当然,在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大背景下,必须要提的重要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建立北魏后,为了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他顺应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模仿汉建立了封建政治制度,实行了三长制、均田制,改胡姓为汉姓,改胡服为汉服,提倡胡汉联姻.其中均田制的推行,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化,对民族融合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迁都洛阳,更可以直接地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这大大加速了胡汉民族融合.

在南方,自秦汉以来,就有不少华夏或汉族大批进入蛮族区、西南夷及岭南地区.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为了逃避战乱和苛重的税役,或迁往河西陇右,或随晋室南迁而偏居江左,甚至在传统的蛮、俚、僚、爨等族聚居区,也能看到他们的踪迹.与此同时,豫州蛮、荆、雍州蛮向北推移,爨人被征调内地,成为南朝的编户齐民.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以及不间断的武力征伐、联姻结盟和左郡左县的设置等多种渠道,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

(三)辽宋夏金元时期自五代十国以后,历史又进入一个大分裂、大混乱之后的大统一的辽宋夏金元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民族融合先在各民族统治区域内进行,亦即主要在边疆进行.二是在北宋——辽——西夏、南宋——金——西夏对峙、纷争、冲突与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中,由于民族大迁徙而再次改变民族分别格局,从而促进了一次新的民族大融合,为元的空前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宋的北部,辽夏金北族王朝的建立,促进了这一地区的民族融合.

建立辽的契丹源于鲜卑.它是在东灭渤海,频繁征伐回鹘、新罗、吐蕃、党项、室韦、沙陀、乌古等民族和不断向南扩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向南发展,辽治下的汉人日益增多,在与中原的冲突和交融之中,缩小了差距,民族融合的最后结果是形成了以汉文化为核心又带有契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辽文化.

西夏为党项族所建,而党项族又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吸收氐、羌、吐蕃以及西北地区其他民族成分而形成的重要民族,其发展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西夏建国后,势力迅速扩大,相继与北宋、辽、金、南宋形成鼎立局面,盛时辖今宁夏、陕北、甘肃西部和内蒙古的一部分,为我国西北部的开发、统一与西北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

源于黑水靺鞨,崛起于东北的女真,灭辽亡宋建立了金.金灭辽,承继了辽文化,直接与汉文化相碰撞.尤其是在南下的过程中,金把大批俘获的汉人迁往东北,又把大批的女迁出故地,散居契丹、汉人地区.这种民族间的迁徙、杂处,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在宋的南部,吐蕃统治下的青藏高原诸部族,大理国统治下的乌蛮、白蛮等民族,南僚蛮诸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彼此间的融合以及与宋的交融.

这一时期,各大政治实体之间,在冲突与纷争的同时,还通过遣使、朝贡、互市、联姻等方式进行频繁交往,进行更为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其结果不仅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融于汉族,还有不少的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具体如契丹人在南宋时大批进入中原,至元代中叶已被元朝视同于汉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所列汉人8种就有契丹人,元代后期“契丹”之名便逐渐消失了.女的内迁从金太宗至金末,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金宣宗因受蒙古人的压迫迁都汴京,内迁的女更多,约占女总数的一半.他们与汉人错杂而居,互为婚姻,改用汉姓,提倡儒学,女的民族特色已逐渐丧失.元代统治者将女、汉人、契丹人同列为第三等级,政治待遇相同,这在客观上消除了女与汉人的民族畛域,促使女更加汉化.迨至元末,中原地区的女已完全融入汉族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