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比赛动态

文章内容

和田昆仑山在哪,和田昆仑山图片

tamoadmin 2024-07-22
1.真正的昆仑山在哪里2.传说中的昆仑山到底在哪里?史书上给出了这五种说法3.山海经中所写到的“昆仑山”是我国境内的旅游景点昆仑山吗?4.古代帝王为什么不在昆仑

1.真正的昆仑山在哪里

2.传说中的昆仑山到底在哪里?史书上给出了这五种说法

3.山海经中所写到的“昆仑山”是我国境内的旅游景点昆仑山吗?

4.古代帝王为什么不在昆仑山建墓?背后真实原因揭秘

5.古昆仑山、西王母在哪里?原来早已成为旅游景点,被我们熟视无睹

和田昆仑山在哪,和田昆仑山图片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于青、新交界处,名为新青峰——布格达

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点。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奇峰婷婷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玉珠峰、玉墟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

昆仑山峰峦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丽,每逢春夏之交,满山碧树吐翠,鲜花争奇斗艳,使昆嵛山更具风韵,成为半岛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中,称之为“海上之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占多”。

昆仑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断。至金元,盛极一时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同他的七弟子,把这里选为创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遗迹。

昆仑山口

昆仑山口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中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海拔4767米,相对高度80-100米,寒冻风化剥蚀作用强烈。昆仑山口属冻土荒漠地貌,地质系古代强烈侵蚀的复杂变质岩所构成。间有第三纪沉积物构成的丘陵低山和丘垅。山坡谷地生长点地梅、虎爪耳草、绿绒蒿、蚤缀、大拟鼻花、马先蒿等高原冻土荒漠野生植物。

昆仑山口地势高耸,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生态环境独特,自然景色壮观。这里群山连绵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广袤。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里到处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变幻莫测的冰锥,以及终年不化的高原冻土层。冰丘有的高几米,有的高十几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潜流。一旦冰层揭开,地下水常常喷涌而出,形成喷泉。而冰锥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这种冰锥不断生长,不断爆裂。爆裂时,有的喷浆高达二三十米,并发出巨大的响声。昆仑山口的大片高原冻土层虽终年不化,但冻土层表面的草甸上却生长着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节,草丛盛开着各种鲜艳夺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离昆仑山口不远的东西两侧,海拔6000米以上的玉虚峰和玉仙峰亭亭玉立,终年银装素裹,云雾缭绕,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观。玉虚峰,位于昆仑山口东面。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顶高耸巍峨,山体通坡冻封雪裹,山腰白云缭绕,看上去犹如一位银装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玉虚峰相传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虚神女居住的地方。传说,当年玉皇大帝见昆仑山雄伟高大,气势轩昂,景象万千,且离天庭很近,便在昆仑山顶修建了一座轩辕行宫。玉帝的妹妹玉虚得知后,很不服气,说玉帝霸占的地方太多了 ,不仅占了天上,还要把地上的好地方也据为已有。玉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其中的一座山峰让给了玉虚。玉虚便在这座山峰上为自己修筑一座冰清玉洁、俏丽奇美的行宫,而且经常带着众姐妹到此游玩,所以,这座山峰就叫玉虚峰。

昆仑山山口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仑山脉的必经之地,咽喉之所,是世界屋脊汽车探险线的必经之地,昆仑六月雪观光的重要景点。许多过往行人来到这里后,都要在此驻足观赏一番。1956年4月,陈毅副总理在前往西藏途中路过昆仑山时,满怀,诗兴,当即写了一首《昆仑山颂》。诗中写道:

峰外多峰峰不存, 岭外有岭岭难寻。

地大势高无险阻, 到处川原一线平。

目极雪线连天际, 望中牛马漫逡巡。

漠漠荒野人迹少, 间有水草便是客。

粒粒砂石是何物, 辨别留待勘探群。

我车日行三百里, 七天驰骋不曾停。

昆仑魄力何伟大, 不以丘壑博盛名。

驱遣江河东入海, 控制五岳断山横。

昆仑山口标记碑分为主碑、副碑、陪碑、雕塑、底盘五部分,材质为汉白玉。主碑高4.767米,是昆仑山口海拔高度的千分之一,碑底座用花岗岩块石砌成9.6平方米基础,象征她屹立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坚实土地上。昆仑山口碑南侧立有昆仑山口纪念碑及杰桑·索南达杰纪念碑,纪念这位为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而捐躯的藏族优秀儿子。

真正的昆仑山在哪里

昆仑山是哪里和哪里的分界线?

昆仑山:新疆与 *** 的分界线,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地势一、二

级阶梯的分界线。

昆仑山位于哪个地区和哪个地区的分界线上

西部地区,横贯新疆、 *** 间,伸延至青海境内

新疆和 *** 的分界线在哪?是不是昆仑山脉?

新疆和 *** 的分界线在昆仑山以南,也就是把一部分羌塘高原(图中分界线以北昆仑山以南)划给了新疆

昆仑山以南有个叫做“赛图拉”的地方,就是 *** 尔历史上的“殉教者坟墓”。还有个叫麻扎的地方,也是 *** 尔族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坟墓。古代有一条道路,从和田经过赛图拉这个地方,直达巴基斯坦。道路上的染料贸易很发达,历来有人设卡收税。收这个税的,历来是新疆当局而不是 *** 当局。事实上,海拔或者山地与否并不是真正的族群活动障碍。降水量带来的植被变化才是。大体上,阿克赛钦无人区以北是沙漠和绿洲气候,以南是高原草原气候。分别对应维族的绿洲农业文明和藏族的高原文明。藏族的各种文明,如古格、狮泉河等等,都在阿克赛钦无人区以南。两者之间古代虽然无明确界限,但以无人区(分水岭)而不是昆仑山脊为界限是无疑的

昆仑山是青藏高原和哪里的分界线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的地理分界意义,速求!

昆仑山北坡属暖温带塔里木荒漠和柴达木荒漠,降水量小;随着海拔的增高,暖温带荒漠过渡为高山荒漠,降水量随之增加。雪线在海拔5600~5900米,雪线以上为终年不化的冰川,冰川面积达到3000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的大冰川区之一,冰川融水是中国几条主要大河的源头,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和塔里木河。

昆仑山脉与天山山脉各是什么地理事物分界线

昆仑山是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昆仑山以南是青藏高原,以北是塔里木盆地;

天山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天山以南是塔里木盆地,以北是准噶尔盆地,同时天山也是南疆和北疆的分界线,天山以南是南疆,以北是北疆。

希望能帮到你 望纳。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界线是什么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传说中的昆仑山到底在哪里?史书上给出了这五种说法

真正昆仑山在新疆与青海、西藏交界。

它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自然区划的重要边界。昆仑河源头的黑海海拔4300米,湖水清澈,鸟雀成群,野生动物众多。穿过昆仑河的野牛沟有珍贵的岩画。余旭峰、玉珠峰银装素裹多年,群山云雾缭绕。昆仑泉位于昆仑河北岸,是昆仑山最大的不冻泉。形成了六月昆仑的映雪奇观和几十米深的天险奇观。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山、万祖山、昆仑丘或玉山。它是中亚的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骨干。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和西藏之间,一直延伸到青海,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

昆仑山的地貌介绍:

昆仑山在地貌上为环绕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一条向南突出的类弧形山脉。山脊平均海拔高度为6000米,个别高峰达7000米以上,如海拔7282米的慕士山等。由于西昆仑山处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西段,因而其南北坡相对高差悬殊。

北坡相对高差在2000~5000米之间变化,而南坡大多仅为数十或数百米。西昆仑山间盆地的平均海拔为3000~4000米,大多位于雨影面,降水少,水热条件难以满足作物需要,很少有种植业,一般只用作夏季草场,如和田县南部的阿克赛钦盆地和民丰县南部的山间盆地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昆仑山脉

山海经中所写到的“昆仑山”是我国境内的旅游景点昆仑山吗?

关于昆仑山的传说实在是太多了,大名鼎鼎的王母娘娘据说也只是住在昆仑山的西边一角,所以又叫西王母。上古十二金仙据说也都是从昆仑山玉虚宫得道成仙的,昆仑山不仅是截教阐教的大本营,还是各种神话故事的起源地。 《山海经·西山经》说昆仑山「 ”实为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就是说,昆仑山就是天帝设在下界的办事处,山上住着诸神,监督人间的一切事项。总之,昆仑山自古就充满了各自神秘和种种传说。 那么,这个皆知的「 ”昆仑山”到底在我国的哪个省份呢?古代传说中的「 ”昆仑之丘”是否就是今天的「 ”昆仑山脉”呢?其实,是,也不是。因为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至少有以下五种说法。 一、在新疆 在新疆的说法最普遍,也最被大众所认可。因为现在昆仑山就在新疆嘛!而且各种史料也记载,昆仑山就在「 ”于阗”,于阗就是今天新疆的和田。和田玉一直是世界闻名,而昆仑山的特点就是「 ”多美玉”。 《史记·大宛列传》:「 ”而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窴,其山多玉石,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等于是昆仑山是汉家天子亲自命名的,就是在新疆的于阗,即今天的和田。 而且是记录在《史记》这样的正史之中,这应该是毫无争议了吧。其实,仔细一读就可以读出,其实是汉朝的使臣发现了于阗这个产玉的地方,天子说这跟古书上的昆仑山很相似,于是才命名为昆仑山的。 「 ”名河所出山曰昆仑”,昆仑山是出名河的地方,于阗刚好有名河,那这山就叫昆仑了。所以,这是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看似牢不可破,其实经不住细思量。而且,也不能说他就是对,就不对。 二、在甘肃 在甘肃境内又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甘肃的广至县。这种说法主要来自于班固的《汉书》,《汉书·地理志》里班固说敦煌郡的广至县,「 ”宜禾都尉治昆仑障。”明确说了昆仑就在广志县,治所所在大概是今天甘肃省安西县东南的破城子。 第二种说法是在甘肃的酒泉。这种说法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十六国春秋辑补》,《十六国春秋辑补》第七十卷明确记载:「 ”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此山。”另一个来源是《刮地志》,《刮地志》也明确说:「 ”昆仑山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 虽然昆仑山在甘肃的说法不常见,也不为大众所知。但这个说法却是史料明确记载「 ”昆仑山”确切位置的。毕竟之前可没有说「 ”昆仑山”这三字,要么是「 ”昆仑之丘”,要么是「 ”昆仑”。 三、在青海 在青海的说法也来自于《汉书》,班固在《汉书·地理志》里说金城郡临羌县「 ”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北侧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 西汉临羌县治所就在今天青海省湟中县城北。为什么刚才说是在甘肃,这会儿又说是在青海呢?班固这不是自相矛盾?其实也不是,作为司马迁之后的又一大史官,他只是客观记录了当时的情况而已。 而且,名山重名也没什么稀奇。你比如今天我们全国叫「 ”尧山”的有几个,叫「 ”石头山”的又有几个,叫什么「 ”白云山”「 ”老君山”的又是不少。 四、在山西 在山西的说法主要来自近代学者的学术研究和历史考古。你比如最著名的就是河南省博物院的许顺湛在《五帝时代研究》一书中,就专门研究了「 ”昆仑山”问题。他通过对《穆天子传》中穆天子攻打西北和西征时的行军路线,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了「 ”黄帝所登临的昆仑山就在今天山西省境内”。 不仅《穆天子传》里有昆仑山就在山西境内证据:黄帝不仅在山西饮马黄河,还「 ”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而且《西次三经》里也有「 ”在山西境昆仑之阴”的说法。 五、在各地 在各地的说法,是对「 ”昆仑”这个概念提出了异议。那就是「 ”昆仑”并不是哪一座山的特指,应该是对名山大川的泛指。就像今天所说的「 ”网红”,你新疆有网红,人家甘肃、青海、山西也都有网红。 你新疆于阗的高山叫「 ”昆仑”,人家甘肃、青海、山西的大山也叫「 ”昆仑”啊,一点儿毛病都没有啊老铁。你是名山大川,别人也是,你有「 ”名河”出,别人也有。你有「 ”美玉”,谁河床上还没有几块好看的石头? 所以,郝懿行在《山海经疏》里说:「 ”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就是说,只要你是高山,都可以叫「 ”昆仑”。那这个「 ”高山”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水经注·河水》里说:「 ”三成为昆仑丘。”「 ”成”跟「 ”层”的意思差不多,都是「 ”级”的意思,就是有三个层级,都能叫「 ”昆仑”。这样算来,那天下的昆仑山可就多了。 但如果天下的高山,都能叫「 ”昆仑”的话,那「 ”昆仑山”还叫什么「 ”昆仑山”?你心中的「 ”昆仑山”又在哪里?

古代帝王为什么不在昆仑山建墓?背后真实原因揭秘

《山海经》中所描写的圣地“昆仑山”,不是我国境内的那个旅游景点昆仑山,此山非彼山。现在作为旅游景点的昆仑山是后来才命名的,《山海经》是上古书籍,不是一回事。

一、《山海经》中对于昆仑山位置的记载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此山万物皆有,中为玉山,有神人面虎身有尾皆白,穴处,名曰西王母。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

这段话所描写的昆仑山在中国西北部,高一万多里,是黄帝在人间的行宫,西王母的瑶池也在此山之上。是黄河的源头,盛产玉石,山上还有不死树和各种奇珍异兽。当时中原人的认识还只局限在中原一带,对中原之外的地方不了解。所以可以肯定的说,这里的昆仑山与现在的昆仑山无关,只是中原人想象的一座山。

二、现今昆仑山名字的由来

现在的昆仑山脉的位置是由汉武帝确定的,是因张骞出使西域之时,了解了很多西北的地理情况,他回来之后报告汉武帝说黄河源头就在于阗(今新疆和田)。但是张骞认为昆仑山还在在更西边的地方,司马迁也认为这山不是昆仑山。但汉武帝觉得是,他见“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正好和古籍中记载的昆仑山如出一辙,于是他坚持拍板定案,昆仑山就是于阗的南山。以皇帝的权威强行命名了昆仑山,此后这一命名延续至今。

三、网友关于昆仑山的推论

网友经过讨论认为,有一种较为广泛的说法,认为昆仑是混沌、喀喇的转音,在北方游牧民族中这是黑色的意思。喀喇也有北方或者大而深邃的引申含义,比如喀喇契丹,喀喇汗等,用的都不是本意而是引申义。所以其实昆仑山是泛指在天幕下呈现黑色的大山,是一种意向。至于现在的昆仑山是后来命名的,与《山海经》中昆仑山无关。

古昆仑山、西王母在哪里?原来早已成为旅游景点,被我们熟视无睹

我国古代的皇帝众多,皇陵自然也是有很多的,而各个皇帝的皇陵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每个皇帝的皇陵所处的位置都不相同。而皇陵可以说是分布在很多地方,这就与古人所相信的风水有很大的关系了。然而有些地方却从来没有修建过皇陵,比如昆仑山。昆仑山一直都是古代各种神话中经常出现的山脉,很多人认为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但是为何却没有皇帝在这里修建陵墓呢?

1.古代传说中的昆仑山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是道教正神,与东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据史料记载

(战国)屈原《楚辞·天问》曰:“昆仑悬圃,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战国)列御寇《列子·周穆王》曰:“天子升于昆仑之丘……先王所谓悬圃。”

(战国)佚名《尔雅·释丘》谓:“三成(三层)为昆仑丘”。

(战国)佚名《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栏。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镇之。”

(汉)司马迁《史记·律书》谓:“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

(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曰:“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悬圃。”“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北门开以内(纳)不周之风”。

《淮南子·地形训》:“有九井九门,弱水环绕四周:“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汉)东方朔《神异经·中荒经》谓:“昆仑之山(丘)……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以上诸多古籍文献,从不同角度共同描述了昆仑丘之“悬”、“圃”、“四门(九门)”、“增(层)城”、“木禾”、“九井”、“开明兽”、“五城十二楼”、“不周山”等地貌形态以及周边有“弱水环绕”,有“炎火之山”。

瑶池

(战国)列御寇《列子·周穆王》记:“别日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之以诒后世。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

(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论》:“昆仑……其上有醴泉、瑶池。”《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觞西王母於瑶池之上。”析城山圣王坪便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瑶池悬圃。

2.为什么不把皇陵修在昆仑山

中国风水有一说认为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龙脉之根,古代皇帝相信在自己离世后葬在龙脉之中可保江山永固,子孙满堂而不起灾祸,那么为什么没有皇帝把皇陵修在昆仑主脉呢?

昆仑山虽然被视为万山之祖,但是自然条件也非常恶劣。要知道在古代的那种生产水平下要在昆仑山常年驻扎修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一般皇帝的陵墓都非常的大,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不可想象的!昆仑山大多时期都是大雪封山,古代又不像今天那样有御寒设施。万一几十万工匠派去了葬送于此是得不偿失的,再者昆仑山距离中原地区教远,皇帝死了以后要立刻进陵墓以免尸身腐烂。

古代帝王对昆仑山充满了敬畏。传统文化中的昆仑山是众神居住的地方,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和侵染的地方。古代的皇帝都是非常迷信的,一般没有可靠的真实绝不会冒那个险。皇帝都很看重风水,既然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那对于自己的江山地位的考虑是不敢去冒犯的。除了派去寻找长生不老的国师,古代皇帝把昆仑山看作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既然这样想在昆仑山修建陵墓就不可能了。

昆仑山是“万山之山”,龙脉的发源之地,一个最接近天庭的地方,把自己的墓穴安葬在这样的地方,对于古代皇帝来说,都怕招惹了天庭,让自己江山不保。所以他们的陵墓选址,都选在中原大地的山脊龙脉之上,这样既与龙脉相通,又不打扰诸位神仙。

3.昆仑山地理位置

现代地理上的昆仑山一般指昆仑山脉,位于西藏与新疆的交界。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座奥林匹斯山是众神的居住之所,而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有这样一座山,被称为中国“龙脉之祖”、“万山之祖”,那就是中国第一神山—昆仑山。然而,现在我们所说的昆仑山脉真的就是古代典籍中记载的昆仑山么?

昆仑山的记载最早现与《山海经》、《淮南子》中,书中所描写的昆仑山在中国西北部,高一万多里,是黄帝在人间的行宫,西王母的瑶池也在此山之上。传说昆仑山是黄河的源头,盛产玉石,山上还有不死树和各种奇珍异兽。但因为昆仑山太神秘了,它的位置便成了千古之谜,众说纷纭,无一定论。

现在的昆仑山脉的位置是由汉武帝确定的,是因张骞出使西域之时,了解了很多西北的地理情况,他回来之后报告汉武帝说黄河源头就在于阗(今新疆和田)。但是张骞认为昆仑山还在在更西边的地方,不过汉武帝不这么认为,他见“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不正好和古籍中记载的昆仑山如出一辙么,于是拍板定案,昆仑山就是于阗的南山,此后这一命名延续至今。

不过仍有很多史学家和地理研究者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远的不说,和汉武帝同朝的司马迁就持不同意见,他认为于阗南山不够高俊美丽,配不上昆仑之名。班固在他的《汉书》中对于阗南山也只称南山,丝毫未提昆仑二字。

后世之人对昆仑的所在一般持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昆仑山只有一座,但不是于阗南山,至于具体是哪座山,有的认为是祁连山,有的认为是燕山,各有论证,难以评定。

对昆仑山的另一种说法认为昆仑山并非只有一座,因《山海经》中记载有“海内昆仑之虚”,后世学者便认为既有海内,必然也有海外,认为昆仑山有海内海外之分,后来又出了大小昆仑的说法,清代人总结前人的说法,共统计有七座昆仑山:“一在海外、一在西宁、一在肃州、一在新疆、一在青海西南、一在卫藏之北、一在北印度。”更有甚者,认为昆仑是古人对巍峨山脉的统称,现在的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及青海地区的一些山脉都是昆仑山。

昆仑山究竟在何处,时至今日也未有定论,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了,也许正是因为昆仑山与神话传说的联系过于紧密,使得这世间任何一座山都无法符合人们心目中昆仑仙山的气韵,那座承载了无数人美好想象,有美玉灵药、凤凰鸾鸟的昆仑之虚大概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吧。

导语:上一篇我们分析了《山海经·西三经》的前面部分,找到了不周山和轩辕黄帝的肇基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中的扩展链接查看。本文将继续分析《西三经》,由于篇幅所限,这是中篇。后边的系列文章中,我们还将继续系统地解读《山海经》,欢迎关注。

昆仑山,现在指昆仑山脉,被称为"万祖之山"。古昆仑山位于何方在汉朝时已无人知晓,古书只记载其为黄河源头,且多玉。张骞为寻找黄河源头,错到于阗(今新疆和田),发现其中的河流包含有许多玉石,回后报告说:"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汉武帝一看这和古书中的记载如出一辙,便拍板将于阗的南山命名为"昆仑山",由此便流传了下来。

那么,作为古图书之一的《山海经》,是怎么记录昆仑山的,古昆仑山又会在哪里呢?本文将抽丝剥茧,带你领略昆仑山的壮美。

《西三经》前面部分记录了在当时的黄土高原中部,"其间尽泽也",是适合农耕之所,也是擅长耕作的周朝始祖后稷的领地(相关内容请点击厚重陕西:轩辕黄帝肇基之地,帝颛顼筑城之所查看,在此不再赘述)。不过,环境已然开始在变化。

第六山:"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也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常行西海,游于东海",顺着朝向、距离定位在黄河拐角处毛乌素沙地一带。关于《山海经》中的里程换算关系,请点击《山海经》的第一座山脉记录了哪里?不愧是中华龙脉查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此地属黄土高原,山势山岭不明显,又是黄泛区,所以,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比值,选取毛乌素沙地范围内较为明显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锚点: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西北高东南低,据地质勘测及史料记载,其绝大部分曾经水草丰美。公元5世纪时毛乌素南部(今靖边县北的白城子),曾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而在毛乌素沙地西边,就是现在的腾格里沙漠,记录中的"流沙"。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在阿拉善沙漠的东部,在银额盆地底部。就地形来说,腾格里沙漠属于阿拉善高原的冲积平原,多有河流冲积物和洪积—冲积物。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陷盆地,湖盆共422个,半数有积水,为干涸或退缩的残留湖。

在腾格里沙漠中,还有在1959年才完全干涸的青土湖。青土湖原名潴野泽、百亭海,曾经是一个面积至少在1.6万平方公里,最大水深超过60米的巨大湖泊。后一分为二,西面的叫休屠泽,也叫西海,民国时改名为青土湖。青土湖水域面积曾仅次于青海湖,解放初期也有100多平方公里。潴野泽在《禹贡》中就有记载,在当地,还流传有大禹治水的传说。

其时,由于环境变化,潴野泽一带地质已由《禹贡》中的"厥田惟上上"变成了"流沙"。

另外,我们留意到第九山:"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由于"稷泽"在第四山也出现过,两者还中间隔着"河水也焉"的第八山,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其为错编。又由于第四山和第五山明文记载为"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具有强关联性,所以,第九山的原本位置应在第五山后。

加入错编的内容后,我们来到第七山:"槐江之山。丘时之水也焉,而北流注于泑水",指的应是现今的大峁槐山。注意,"泑水"为通用名:

大峁槐山属祁连山东段余脉哈思山的主峰,履盖着大面积茂密的原始森林,为干旱荒芜的黄土高原的一方绿洲。

在"槐江之山","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定位是在现今的景泰县附近:

景泰县隶属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地带,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夏、商、西周(前771年)以前,景泰县地为西戎居地。春秋战国至秦属月氏,秦末汉初,匈奴破月氏,属匈奴休屠王之地。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击破匈奴右地,景泰县地归汉朝疆域。

据记载,在夏朝末期,后稷曾失去官位,混迹于戎狄之间:

注意,后稷是"稷"的首领的意思,也是官名,不特指某人。最早有记录的后稷姓姬,名弃,为黄帝后代:

《山海经》,和其他典籍,再次契合在了一起。

其后的第八山:"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河水也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汜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具有很明显的特征"河水也焉",是黄河河道的转弯处。结合朝向和里程,可以定位在兰州一带:

兰州位于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是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也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重要交汇地。

不过,记录是"河水也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到,虽然在这段河道的局部,确实是有南流的情况,但是我们同时注意到,"南流东注于"的叙述有些奇怪,是整部《山海经》中唯一一处同时出现两个不同流向的记录,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这是错简所致,正确的叙述应为"东注于无达"。

那么,"无达"指的应是兰州盆地残留的水域。兰州盆地峡谷与盆地相间,主要形成原因是黄河冲积和地壳运动,其中又细分有多个小的黄河河谷盆地。盆地底部则因长期被黄河冲积,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河滩。其后的第十山:"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也说明了这一带曾经有大量黄河泛滥留下的泥沙淤积。

而第七山中记录的"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指的应是兰州一带的丹霞地貌,规模为在全国排名前列:

由于兰州附近的土质泛红:

所以有"赤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汜天之水"。在兰州东南,即是天水:

兰州除了红色土壤外,还有灰褐土。其中的兴隆山,土壤便主要是石质山地发育的灰褐土,此外还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栗钙土、新积土和淋溶灰褐土等深色土壤。这些应就是形成"黑水"的原因。

《禹贡》也为我们的推断提供了旁证:

"昆仑"在"西河"即黄河西部的雍州,西戎地盘一带,和我们的定位相符。

从甲骨文来看,"昆"有"众多"的意思,"仑"有"有条理"的意思,"昆仑"结合在一起就是“众多有多条理的山”的意思(昆仑古写作“昆仑”),这是对丹霞地貌的形象描述:

现今,兰州一带的丹霞地貌已被开发成景区,供人游玩。联想起"不周之山",确实,随着人口增加、交通发达,许多人们苦苦寻找的神山圣地,也许早已成为日常休闲生活的一部分,被人们熟视无睹。

由于兰州地区的山脉属于祁连山脉的余脉,那么很显然,继续西向记录的即是祁连山。

祁连山狭义是指祁连山系最北的一支山脉,广义是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西端在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祁连山素有"万宝山"之称,蕴藏着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矿藏。祁连山属冷湿气候,有利于牧草生长,分布有大片草原,为发展牧业提供了良好场所。

接下来第十山:"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其神状如人而犳尾",定位在了西宁盆地,

西宁盆地呈东西向条带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南以拉脊山为界, 北抵北祁连山的大阪山, 西临日月山,东延入甘肃境内陇中盆地。湟水自西向东穿行而过流入黄河。西宁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河湟地区也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

看来西宁盆地曾经也深受黄河泛滥和湟水泛滥的侵害,所以才会有"流沙"、需要"水行"。

不过,由西宁盆地至祁连山段方向偏向了西北,不是记录中的西向:

别忘了,《西三经》中少了一山,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所少的一山应为西北向,并在后边找出这一山。也由于少了一山,所以我们重新选取祁连山脉的东端为起点:

那么第十二山:"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可以定位在祁连县的卓尔山附近:

卓尔山,属于丹霞地貌,由红色砂岩、砾岩组成。藏语称为"宗穆玛釉玛",意为美丽的红润皇后。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说明西王母当时应是还处在母系氏族 社会 的女巫师、女萨满或女族长。

祁连县内挖掘出的古文化遗址为卡约文化。卡约为藏语,意为山口前的平地。卡约文化,有大量青铜器出土,虽然仍广泛使用石器,但已进入青铜时代。根据放射性碳14测定,卡约文化距今约3000年左右,相当于我国中原的西周时期。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古代各种文化遗址中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土著文化,其东起甘青交界处的黄河、湟水两岸,西至青海湖周围,北达祁连山麓,南至阿尼玛卿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湟水中游的西宁盆地,遗址最为密集,是中心地带。居民以从事农业为主。

有关西王母的记载很早就有:

《禹贡》中记载的古昆仑一带的“渠搜”,也曾到中原做客:

这些记载说明了文明间的交流,从来不是静态的。

接着第十三山:"轩辕之丘。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是定位在冷龙岭一带。虽被冠以"轩辕"之名,描述却意外地简单:

冷龙岭在华热藏区被尊为第一山神,享有阿弥岗什卡的盛誉(意为老爷雪山)。黑河从其北侧流过,穿过祁连山,流向河西走廊。

黑河,古弱水(合黎山以北段)、黑水(一般指弱水下游黑河内蒙古段),曾名合黎水、羌谷水、鲜水、覆表水、副投水、张掖水、甘州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中段,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自治区三省(自治区),下游称弱水(古弱水),其中内蒙古境内河段称额济纳旗河(额济纳河,西夏语黑水),在居延海消失。《水经注》记载:"弱水自张掖删丹西至酒泉、合黎,余波入流沙"。在酒泉、张掖一带还一直流传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并供奉有大禹像。由此可以想见,当年的"流沙"范围有多大。

命名为"轩辕",很可能是黄帝曾到过此处寻亲戚或结盟,或是作为联盟主名义上统领此处。《史记》中就记载到了这个范围:

上古时部落间交流与联盟的关系,可能比我们现在想象得更早,也更复杂。

以上记载,也再次为"禹兴于西羌"提供了证据。

接着第十四山:"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应为错编。从"河水冒以西流"的记录来看,黄河河道唯有出大积石山即阿尼玛卿山之后,才会西流,所以根据对应的山系,第十四山应原本属于《西二经》: